•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全球首创!他带头做的AI产品,让这类早癌不再难发现!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4-03-04
    A+ A-  

    “如果我告诉你,只要有内镜精灵辅助,哪个地方都能够做到一样,你在县里面就有最好的医疗资源,对大家来说是不是很好的事情?”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高居世界第一。”

    《我是医生》于红刚主海报。

    由武汉市卫健委携手长江日报社联合打造的医学人文微纪录片《我是医生》录制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医院院长于红刚铿锵有力地说:“最牛的医生,不是全世界只有我能做,而是让全世界的医生都能做!”

    《我是医生》录制现场。

    阵痛
    易被漏诊的消化道早期癌

    作为消化内科的医生,几组数据曾让于红刚刻骨铭心:2016年,我国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新发病例105.7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6.01%;由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导致的死亡病例67.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09%。

    临床统计表明,消化道肿瘤5年生存率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生存率超过90%、治愈率高达95%,而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则低于25%。显然,早发现、早治疗是战胜消化道肿瘤的良方。

    消化道早期癌比较隐匿。于红刚介绍,内镜医师的诊断水平良莠不齐,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为了进一步提升,多半不再单纯做诊断,而是开展手术,所以高水平内镜医师很难留在诊断领域,培养一个优秀的内镜医师需要5至10年。

    一般来说,成年人40岁以后都应该做胃肠镜检查,按照这个标准,全国有3亿人需要做检查,而我国目前的消化内镜医生只有约2.6万人。这就意味着,光靠人工完成检查,这些医生需要一刻不停地持续工作92年。

    掌握病人生死大权的关键更多在于早发现。于红刚只有一个念头,把医学和人工智能实现高位融合,让人工智能技术尽早运用于临床,早一天应用,可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将被挽救。

    破局
    30人组队锁定人工智能

    “如果有个智能系统,能帮助消化内镜医生操作时减少检测盲区,提高诊断率,那么即使是基层医生,也能成为‘内镜高手’,更多患者可以被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拖到晚期。”于红刚认为,“最牛的医生不是全世界只有我会做,而是让全世界的医生都能做。”

    如何破局?受2016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击败人类职业围棋世界冠军的启发,致力于胃早癌检测基础研究的于红刚,将方向锁定在人工智能。

    即便被认为这一想法“天马行空”,不可能变成现实,于红刚排除万难,2017年组建了一个30余人的研究团队,说干就干。

    人工智能怎么和临床结合?从最初设想做个软件装到电脑,结果发现不可行,到决定独立研发设备;从人工智能模型起初按22个解剖部位设计,到最终确定26个部位的共识标准;从试图将人工智能训练出具备“诊断”早癌的能力,到及时纠偏,只要AI能帮助医生做出“怀疑”的判断;从识别灵敏度不高,到息肉识别“假阳性率”偏高……

    于红刚无数次想放弃,但一回到临床,看到那些晚癌患者痛楚的眼神,他又无数次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于红刚和学生们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内镜精灵”。

    实验室里,人工智能内镜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它究竟“灵不灵”,还要到临床中去检验。伴随着“内镜精灵”的逐步成型,一家以研发内镜诊疗人工智能产品为目标的高科技企业——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汉诞生。

    医工协同,经过400多次产品优化升级,“内镜精灵”作为全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于2021年9月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杂志发表,引起国际同行高度关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Ahmad OF教授发表专题述评,评价该成果“为AI助力胃瘤变早期检出提供了业内急需的、高质量的证据,是上消化道肿瘤AI研究里程碑”。

    推广
    让基层医生也具备“专家”水平

    2022年6月25日,这项名为“消化道肿瘤人工智能内镜筛查诊断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成果,获得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对团队秉持“努力在科技自主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信念的最有力褒奖。

    兴奋之余,于红刚还存有一个心结,在许多偏远地区,消化道的早癌筛查还比较落后。不少患者在基层医院未能诊断出早期癌症,贻误了病情,再次就诊时,已出现肿瘤转移。

    “人工智能与医生比赛,谁技高一筹?”2022年7月29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办,全国30余位消化内镜医生与“内镜精灵”展开了一场“人机对决”,“内镜精灵”以84.67的最高分崭露头角,备受瞩目。

    “内镜精灵”是全球首创、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质量控制和辅助诊断系统,它自动识别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率为95.3%。此外,它还可提升肠镜检查质量,提高肠息肉和肠腺瘤检出率。

    于红刚正在用“内镜精灵”为患者做检查。

    于红刚形容,这相当于一个极高水平的专家站在旁边,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减少漏诊、误诊,有效破解内镜检查质量参差不齐、高水平内镜医师稀缺等难题。

    随着“内镜精灵”不断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借助它提升内镜诊疗水平,很多患者不用辗转省城大医院,也不必苦等专家号,就可获得最客观和权威的内镜检查报告。

    69岁的方先生就是“内镜精灵”的受益者。今年1月25日,他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做肠镜检查,该消化内镜中心董志霞主任操作时,“内镜精灵”显示红框,并提示“高风险、请仔细观察”,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该处“绒毛管状腺瘤伴腺体低级别异型增生,小灶区域呈高级别异型增生”。早癌的发现和及时手术,让方先生幸运地躲过了“死神之约”。

    据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内镜精灵”已覆盖全国68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发现早癌1006例,早癌检出率32.87%,累计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066例、食管早癌18例、肠腺瘤18726例,总计协助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24816例,与传统内镜筛查相比,预计“内镜精灵”辅助每百万人次筛查可为国家节约直接医疗成本71.186亿元,挽救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将累计产生间接经济效益667.277亿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挂满“内镜精灵”研究成果学术论文。

    此外,“内镜精灵”频频亮相国内外顶级展会,2023年11月,中国上海,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本神户,第31届日本消化疾病周;德国杜塞尔多夫,第55届德国国际医疗器械及设备展览会……

    对这样的数据,于红刚很是满意。“内镜精灵”的面市,让全世界的内镜医生都成为了“高手”,即使是基层医生,也具备了“专家”水平。

    【预告】

    《我是医生》第一季第5集《长驱直“入”》于3月4日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视频号首发,学习强国、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微信号、武汉晚报微博、武汉晚报头条号、武汉晚报人民号等将陆续推送。(记者 黎清)

    报道链接:

    长江日报:全球首创!他带头做的AI产品,让这类早癌不再难发现!

    学习强国:健康微课堂|于红刚:勇闯AI医疗新蓝海

    长江日报:我是医生 | 《长驱直“入”》

    武汉晚报:我是医生 | 《长驱直“入”》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健康微课堂|于红刚:勇闯AI医疗新蓝海

    武汉晚报:健康微课堂|于红刚:勇闯AI医疗新蓝海

    武汉头条:健康微课堂|于红刚:勇闯AI医疗新蓝海

    武汉晚报:健康微课堂|于红刚:勇闯AI医疗新蓝海

    武汉头条:“最牛医生不是全世界只有我能做,而是让全世界医生都能做”,于红刚:重新定义“最牛医生”

    全球首创!他带头做的AI产品,让这类早癌不再难发现!

    “如果我告诉你,只要有内镜精灵辅助,哪个地方都能够做到一样,你在县里面就有最好的医疗资源,对大家来说是不是很好的事情?”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高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