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魏佳军从武汉坐飞机来到乌鲁木齐,在飞机上的4小时中,地面的景色从绿洲变为沙漠最后变成了雪山,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路程的他看着脚下渐变的景色觉得很兴奋。
2013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通过层层选拔,派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魏佳军作为援疆工作人员,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对口医疗支援工作。之前没有来过新疆的魏佳军做足了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带来厚厚的羽绒服等物品,更包括做好了“要吃苦”的思想准备。“这边冬天,一是冷,二是干。”第一次从潮湿的气候环境中脱离的魏佳军有点不适应。
“我们受到了卫生厅、医院各级领导和医护人员的热烈欢迎。”魏佳军说,一下飞机,从具体的衣食住行就没有操过心,上上下下都已经被安排好。
“感谢,满满的全是感谢。”虽然远离家乡只身一人来到新疆,但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大家的热情很快融化了彼此间的距离。魏佳军收到81岁高龄的谭毓绘教授送的围巾,工作人员不嫌麻烦的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食堂的张姐每天热情的招呼大家……这些小事情,魏佳军全都记在心里。
图为魏佳军为新疆边民诊治(闫晨摄影)
到医院后,魏佳军明确了对口支援的目标、具体任务及工作重点后,就立即投身到工作中去。他被分配在神经内科工作,援疆期间被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聘为科副主任。来的第一个月,魏佳军因为水土不服,胸前长了带状疱疹。他坚持带病工作,没有因为病痛耽误工作进程。
“我来之前就告诉自己,要对这边有所帮助,不能浪费这一年的时间,要主动应对挑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魏佳军吃住都在医院,医院成了他的家。他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与临床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魏佳军针对一些年轻临床医师对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理论知识入手,结合当地的特点,加强医师对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教给别人。他每周在科内进行双向提问-启发-现场考核的新型临床教学查房工作。
“这种新型临床教学查房工作,可以让大家充分的参与进来,让填鸭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比较突出。”他同时鼓励大家多提问题,相互促进。魏佳军介绍,教查过程包括:病史询问、一对一规范和强化训练年轻医师对神经科病人的体格检查、影像学阅片、疾病基础病理及临床诊断治疗知识讲解和经验总结等。
除教学查房外,由于神经内科ICU危重及疑难疾病比较多,魏佳军还积极参与ICU病例讨论会,进行了肺栓塞、线粒体脑肌病、病毒性脑膜炎、重症肺炎、重症肌无力、大面积脑梗死等疑难病的讨论。他在讨论中尽量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对疾病有帮助的知识、经验等。 “还有患者在网上看到有内地援疆专家来了,特地来找我们要求会诊,很触动我。”魏佳军热心的接待他们,并细心的进行免费会诊,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推动。针对我院基础科研相对薄弱的环节,魏佳军进行了另一项重要的援疆任务——医学科研支援。他每周主持举行科研学习讨论会,参会对象包括科室年轻临床医生及在读研究生。通过学习讨论会,让参会者了解或掌握了基础科研思路、方法技巧,增强了科研热情,端正了科研态度。魏佳军主持的讨论会不但包括学习国外高质量的SCI研究方法和思维,讲解基础科研理论知识,还包括讨论科研遇到的问题等。
“科学没有深浅,我尽量给大家讲得比较深。”魏佳军给大家讲授博士课程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之前,自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还惦记着要讲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时间过得真快,希望能多讲一点是一点,不要留下太多遗憾。”平时魏佳军的工作还细致到帮助研究生解决遇到的一些科研问题,比如修改标书和论文。
“原定半个小时的电台直播访谈因为热线太多,不得不延长到一个多小时。”曾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普及老年疾病如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病等医学防治知识的经历让魏佳军记忆深刻。“那天下着大雪,司机开错了路,直播时间到了大家还被堵在路上,于是坐在车里接听电话完成了访谈。”闲不下来的魏佳军还参加了我院巡回义诊活动,到柯州阿合奇边境县的色帕巴依乡、吾曲村及佳朗奇村对村民义诊,去新疆伊犁地区给当地基层医院医生授课。
魏佳军说,“这次援疆工作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援疆工作是双赢的事情,我来对了。”他表示通过这次锻炼切身了解了新疆医院医疗工作现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工作及管理经验,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一定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一年,魏佳军不但与科室,还与援友们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次到达边境线,第一次被世世代代守卫祖国边疆的人感动,第一次问诊要带上翻译……太多的第一次构成了魏佳军这充实而有乐趣的一年。
“如果想了解新疆,一定要亲自来,亲自感受,才会破除对新疆的刻板印象。”魏佳军说自己这一年的援疆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希望以后也能运用自己的专长为医院尽一份微薄力量。他期盼今后工作中两家医院能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日援疆,终身援疆不是一句空话,我希望能做更多的事情。文/ 特约记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