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
    发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时间:2025-06-19
    A+ A-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连日来,浙江杭州、河南信阳等地出现蜱虫咬伤病例。河南、浙江、北京、黑龙江、广东、安徽、重庆等地疾控部门纷纷发布,蜱虫进入流行高峰,要警惕蜱虫叮咬。

    “每年4月至9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尤其是5月到7月,随着气温升高和户外活动增多,蜱虫叮咬及相关疾病风险上升。”6月1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李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蜱虫虽小,蜱虫病重症可危及生命,危害却不容忽视,科学预防是关键。

    蜱虫。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图

    “蜱虫尤其多见于草丛、灌木丛或树林中。被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其病原体主要是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潜伏期通常为7-14天,全国平均病死率在5%~10%,但及时就医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李文解释,“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少数情况下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感染。”

    国家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蜱虫作为重要病媒,可传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40余种病原体。需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李文提醒,外出时,远离草丛、灌木丛,行走时尽量走道路中央;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脚,喷涂含避蚊胺的驱虫剂;户外活动后尽快洗澡并更换衣物;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韩斌告诉记者,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硬拽,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稳定、缓慢向上提拉,避免扭转或挤压导致口器残留或体液反流。。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消毒叮咬处及双手。将蜱虫放入密封袋,万一后续发病可帮助病原体检测。记录叮咬日期,密切观察1个月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任何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最后,豢养宠物的家庭,别忘记关注,家庭小成员也可能被蜱虫叮咬并携带蜱虫。

    韩斌提醒,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哺乳动物都是蜱虫的食物来源,因此,遛宠物后也要检查宠物是否携带蜱虫,定期使用宠物驱蜱药物。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

    健康时报: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

    6月1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李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蜱虫虽小,蜱虫病重症可危及生命,危害却不容忽视,科学预防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