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洪山院区急诊科&门诊办公室:携手走进社区开展防溺水和急救技能培训
筑牢生命防线 护航暑期安全
发布:洪山院区急诊科 门诊办公室 时间:2025-06-24
A+ A-  

本站讯 暑期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提升辖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溺水,6月23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急诊科联合门诊办公室,携手金色城市社区、洪山江滩管理处、洪山区第十二小学及长江社区,在金色城市社区及洪山江滩广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守护生命·安全一夏”的防溺水专项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别开生面地将专业急救知识技能直接送到儿童身边,获得参与者一致好评。

作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前沿阵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急诊科医护人员深知溺水救援“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被水淹没的时间与死亡率直接相关:淹溺5分钟死亡率约为10%,10分钟超过50%,25分钟接近88%。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专业优势,下沉优质急救资源,普及科学实用的防溺水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辖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医院与社区的联系,共同构筑坚实的暑期安全防线。

活动伊始,在金色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吴莎进行了精彩的理论宣讲。她强调了预防为先,识别是关键的理念,尤其是儿童“安静溺水”的识别信号;二是重点传授了溺水现场的基础救护流程,包括如何快速评估环境安全、准确判断溺水者意识与呼吸状态,以及如何高效拨打120急救电话;三是介绍分场景救护原则:对于溺水施救上岸并且有意识的患者,保暖、侧卧,安抚,等待救援,密切观察呼吸;对于无意识有呼吸的患者将其侧卧位,防止误吸,保暖;对于溺水上岸后无意识无呼吸患者立即清理患者口腔异物,进行徒手心肺复苏遵循ABCD原则,有条件尽快AED(自动除颤仪)。

随后,活动冒雨转场至洪山江滩广场(白沙四路口),进入核心技能培训环节。急诊科吕菁君主任带领医护团队为大家演示了儿童溺水心肺复苏标准流程,她强调了淹溺生存链的概念,包括五个关键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以及儿童溺水心肺复苏ABCD原则: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通气),C(Compression-胸外按压),D(Defibrillation-早期除颤),这与成人心博骤停心肺复苏CABD原则有所不同。

我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梦林和护士朱仕军利用携带的CPR训练模拟人与AED模拟器分组对参与者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特别邀请成人及适龄小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医护人员耐心纠正动作,确保每位小小的心肺复苏参与者都能初步掌握CPR和AED的操作流程和要点。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参与者纷纷表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练得到”的培训非常实用有效;老师们也特别感叹,孩子们小小年纪学的特别认真,学的特别快。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急诊科主任吕菁君表示,作为公立医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将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像CPR这样的‘救命术’,普及到社区、学校,提升居民的应急素养,是医护人员践行社会责任、延伸医疗服务的重要方式。此次活动是多部门联动、共筑安全防线的良好示范。急诊科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急先锋’,将持续致力于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工作。

此次活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急诊科精心选派骨干力量,携带专业教学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权威、专业的防溺水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充分展现了医院的社会担当和专业价值。通过理论宣讲与沉浸式实操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增强了参与者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预防暑期溺水事故、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贡献了专业力量。(洪山院区急诊科 门诊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