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惠 “医”心为临床,医院创新“加速度”
    发布:楚天都市报-专版 时间:2025-06-27
    A+ A-  

    泌尿外科程帆教授操作优诺维(UroWell)手术系统为患者解除病痛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医生学习操作“内镜精灵”

    抑郁症患者接受脑机接口模式电休克治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任艺萱 在生命健康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以“临床需求为舵、患者福祉为帆”,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医疗创新的生动答卷。

    作为湖北省龙头医院,这家百年红色名院正以人工智能、医工交叉、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为引擎,让“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化作护佑万家灯火的坚实力量。从精准揪出毫米级消化道早癌的“AI内镜精灵”,到让前列腺增生患者实现“日间手术”的智能悬吊系统;从用脑机接口驯服“心灵感冒”的电休克治疗,到心脏猝死防治的“自主神经解码”……一场以医疗“新质生产力”赋能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这里上演。以千万级科研投入催生数以亿计的医疗成本节约,以中国原创技术跨越国界点亮全球患者希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正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持续推动着“健康中国”“健康湖北”战略的落地生根。

    医院投入近千万 患者“省下两个亿”

    今年5月,湖北宜昌58岁的张先生幸运地躲过了“死神之约”:在一台名为“内镜精灵”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辅助下,医生查出其胃部一处隐匿的“黏膜内高分化腺癌”,并实施内镜下微创手术,一举拆掉这个健康“炸弹”。

    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10年内,这处“早癌”极有可能演变为胃癌。届时张先生要面对的,可能是胃大部切除等重创,还有高达二三十万的医疗费用支出。

    协助医生及早发现消化道早癌的“内镜精灵”,是武大人民医院近年来以精准投入的“支点”撬动医疗创新、服务广大病患的一个生动实践。

    我国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偏低。而临床的痛点,就是医学攻关的着力点。从2017年开始,该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就开始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尽早揪出消化道癌变。

    “其实,攻关之初,‘内镜精灵’能否研发成功并不明朗。”于红刚坦言。但院方态度坚定,“只要对患者有益,就必须支持!”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医院拨付近千万元资金添置研究急需的内镜、计算机等设备,并积极促成于红刚团队和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多个学院跨学科合作。

    在医院“及时雨”般大力支持下,8年时间、400多次产品优化升级后,“内镜精灵”已进化到能将消化道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活检率降低一半。2023年5月,它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也是湖北首个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三类证。

    截至目前,“内镜精灵”应用到全国及法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44个国家的100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协助医师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近7万例。根据相关统计,“内镜精灵”已直接减少中晚期消化道肿瘤住院、手术及后续辅助治疗等医疗费用2亿多元。

    “能救治到这么多患者,这种前期投入是非常值得、非常必要的。”武大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的初期研发投入虽然很大,但一旦成功孵化,就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医治,为社会节约更多宝贵的医疗开支。

    十年磨一剑 把创新“落在手术台上”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程帆教授所带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是这样一个把医学科技创新“写在手术台上”的团队。

    泌尿外科团队长期深耕泌尿系疾病微创诊疗领域,成果丰硕。他们在全球首次发现融合肾锥体解剖结构,提出安全高效的经皮肾镜技术(PCNL)通道入路新理念;在国内首创超声引导经“肾盏穹隆-盏颈轴线”两步穿刺法,极大提升经皮肾镜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10多年来,他们屡闯肾脏“雷区”,完成许多泌外医生以往不敢轻易尝试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约2万台,率先提出安全、高效的通道建立方法,成为领衔该术式的“尖刀快手”,造福万千患者。

    更难得的是,他们多年来组织近200期培训班、培训万余名泌外科医生,让这种快速解除患者痛苦的术式,在全国大地遍地开花。

    近三年来,泌尿外科团队进一步聚焦临床需求,通过医工结合利用AI工程化优势,研发出一系列“全球首创”的创新转化成果,并让众多患者直接受益:全球率先研发多模态智能影像融合穿刺系统,赋予外科医生“透视眼”,实现经皮肾镜技术精准穿刺与定位,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全球率先研发新型微创植入式前列腺尿道悬吊手术系统优诺维(UroWell),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日间手术”成为现实,术中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大幅降低诊疗费用;在国内率先研发的便携式床旁脑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结合人工智能降低扫描时间、提高影像质量,极大方便了众多重症患者。

    “中国同行的临床诊疗和创新经验,值得好好学习!”今年3月3日,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研究员、牛津大学泌尿外科副教授Ben Turney赴华参加该院“珞珈泌尿微创技术实训班”时,为中国同行的卓越成果连连“点赞”。该院泌尿外科正是凭借一系列卓越的科技创新成果,吸引这位“洋教授”远道而来,实现了“西医东送”。

    “脑机接口”频频上新 实现诊疗模式新突破

    武大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面对AI、大数据、医工交叉的时代浪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引领着全院医务工作者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求,以‘临床需求、患者需要’为导向开展医学科技创新。”

    今年6月,该院组建起8个基于“脑机接口”的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小组,以及“脑机接口”专科门诊和临床研究病房。在这一机制引领下,曾被视为科幻象征的脑机接口等医工交叉技术,正从想象中走出,在人民医院落地生根。

    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约为9500万,是精神障碍里导致社会疾病负担最重的一种。电休克是被公认为治疗抑郁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方法,但以往全球电休克治疗均是经验性参数设置,没有一个精准的解决方案。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翁深宏团队在医院交叉融合项目支持下,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使用非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使脑电信号实时调控电刺激设备成为可能。

    67岁的退休教师张某患抑郁症1年多,基本无法进行社交。在医院接受脑机接口模式电休克治疗4次后,病情明显好转,而且没有任何记忆问题,能和以前一样下象棋。诊疗团队近半年来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脑机接口模式休克治疗中,电刺激参数达标率较之前经验性操作提升50%以上,患者认知损伤明显减轻。该院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创新,让电休克这个精神科的经典技术,成为真正安全、有效、快速的抗抑郁利器,使更多抑郁患者受益。

    脑机接口,搭建神经与机器的“双向对话”通道,不只是“读脑”,更能“调神经”。心脏的每一次收缩、每一声跳动,都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脑机接口技术,同样也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余锂镭教授团队应用于防治心源性猝死领域。团队整合类脑计算、生物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心源性猝死防治领域,向可穿戴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心脏自主神经调控、防治重大心血管疾病带来了全新可能。

    此外,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康复及重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卒中后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疗、代谢相关疾病诊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等专项攻关,正在该院多个学科如火如荼地开展,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医院临床诊疗、康复医学及科研转化方面的突破性应用。

    在创新转化上的“小投入”,变成能让患者受益的“大产出”;把医学创新“写在手术台上”,落实到患者直接受益中;抢抓“脑机接口”发展机遇,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武大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医院坚持“从临床中来 到临床中去”,将持续以科技创新筑牢生命健康根基,努力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使命和担当。

    报道链接:

    楚天都市报: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 “医”心为临床,武大人民医院创新“加速度”

    极目新闻: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 “医”心为临床,武大人民医院创新“加速度”

    极目新闻app: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 “医”心为临床,武大人民医院创新“加速度”

    极目健康: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 “医”心为临床,武大人民医院创新“加速度”

    湖北头条: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 “医”心为临床,武大人民医院创新“加速度”

    人工智能、医工融合、脑机接口……让看病更精准更实惠 “医”心为临床,医院创新“加速度”

    在生命健康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以“临床需求为舵、患者福祉为帆”,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医疗创新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