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疼痛科:“一根针”终结20年“鼻炎噩梦” 专家运用神经调控术破解顽固鼻炎困局
    发布:疼痛科 时间:2025-07-03
    A+ A-  

    本站讯 饱受严重鼻塞、流涕、喷嚏困扰二十余载,青海省患者张先生(化姓)辗转全国多地求医却疗效甚微。最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疼痛科一项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为他重新打开了“呼吸之门”。

    今年6月,心怀感激的张先生专程重返武汉,术后近一年随访显示,其顽固性鼻炎症状已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他向该院疼痛科贾一帆副教授表达了深切谢意。

    张先生回忆说,20多年的顽固性鼻炎如同阴霾笼罩着自己的生活:严重鼻塞导致夜间频繁憋醒、睡眠支离破碎,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每逢季节更迭、花粉粉尘侵袭或冷热刺激,症状便急剧加重,日耗卫生纸可达两三卷。尽管尝试了多种保守治疗及手术,效果均不尽如人意,他一度身心俱疲,濒临绝望。

    2024年的一天,偶然获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运用神经调控技术治疗鼻炎取得显著疗效后,张先生立即奔赴武汉求诊。

    该院疼痛科贾一帆副教授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陈始明教授,为张先生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经系统评估,确诊其为“慢性鼻炎(神经敏感性增高型)”,并建议实施“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调控术”。张先生欣然应允。

    术中,贾一帆副教授在影像学精准引导下,仅用一根细穿刺针便成功定位目标神经节——蝶腭神经节,并通过温和的脉冲电流对其进行调控。整个微创手术过程仅耗时约15分钟。术后,张先生当即感觉症状缓解,术后面部无创口,观察一小时后即安全离院。近一年随访证实,其鼻炎症状基本未再复发。

    陈始明教授介绍,慢性鼻炎(包括过敏性与非过敏性)患者常存在鼻黏膜神经敏感性异常增高。当炎症刺激鼻黏膜感觉神经时,会引发局部神经源性炎症,导致鼻黏膜呈现高反应状态,进而出现水肿(鼻塞)、分泌物增多(流涕)、鼻痒、喷嚏等一系列症状。传统药物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神经调控技术为此类顽疾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贾一帆副教授指出,顽固性鼻炎不仅造成持续的生理痛苦,还易引发社交障碍及心理问题。长期的鼻塞和缺氧状态会显著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影响其身体发育乃至面部外观。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若患有鼻炎,子女的患病风险亦会相应增高,门诊中常见家庭成员共同寻求诊疗的情况。

    科学研究证实,蝶腭神经节是调节鼻腔血管和腺体的“总开关”。贾一帆副教授介绍,脉冲射频调控术是在影像精准导航下,利用42℃以下的温和电流作用于该神经节,可有效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肽释放,从而纠正紊乱的鼻黏膜生理功能,显著改善鼻塞、流涕等核心症状。

    该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儿童可采用静脉镇静),全程仅使用一根细针,安全微创,风险可控,术后观察半小时即可离院。其有效性已获得权威认可,2018年《中国过敏性鼻炎诊治指南(英文版)》明确推荐针刺蝶腭神经节用于过敏性鼻炎治疗。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是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神经疼痛与功能治疗中西医结合专病中心,科室在鼻炎神经调控治疗方面已积累数千例成功经验,患者满意度高。贾一帆副教授团队聚焦鼻炎(尤其是难治性鼻炎)诊疗关键难题,着力构建多学科、多方案联合治疗模式,持续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攻关,致力于为鼻炎(特别是难治性鼻炎)患者开辟全新、高效的治疗路径,带来康复福音。(刘禹)

    疼痛科:“一根针”终结20年“鼻炎噩梦” 专家运用神经调控术破解顽固鼻炎困局

    饱受严重鼻塞、流涕、喷嚏困扰二十余载,青海省患者张先生(化姓)辗转全国多地求医却疗效甚微。最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疼痛科一项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为他重新打开了“呼吸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