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邹亚琴 “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们,湖北来的援疆医生!”7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里,因宫颈癌在该院治疗的46岁哈萨克族妇女白山汗,拉住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林丹丹激动地说。患病以来,林丹丹为她分析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时,她心存感激。
7月18—21日,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恺带队开展新一轮“组团式”医疗援疆,与该院心血管内科、胸外科、麻醉科、肿瘤科、感染科、病理科等多位医疗专家,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展健康义诊、送医送药、学术交流、带教查房等活动。
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是新疆博州地区首家专业化肿瘤放疗中心。在湖北省第九批援疆专家、湖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教授石磊以及肿瘤放疗技师王亮和、物理师胡健等3位肿瘤专家精准帮扶下,该中心补齐人员资质,健全100余项放射治疗制度,填补该地区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博州肿瘤患者再也不用外转,在当地就能接受规范抗肿瘤治疗。
今年6月底,湖北省人民医院1位肿瘤专家、1位放疗专家接续援疆。截至今年7月,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已服务当地56位肿瘤患者,涉及癌种达15个类别,让博州地区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国内一流的诊疗服务,既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又极大地减轻了就医负担。
“病理诊断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有时诊断上只是一字之差,但治疗效果却有天壤之别。”7月19日,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静萍与第五师医院病理科同行反复研讨一例会诊病例,最终诊断患者为“结核病”,而非“结节病”,焦虑不已的患者和家属长舒了一口气。
第五师医院院长程赟介绍,在医疗对口援疆工作中,湖北省人民医院不仅创新性地搭建远程病理会诊系统,而且建立“院包科”柔性援疆帮扶模式,相继选派3名专家挂职病理科负责人,全权负责病理科业务。经过近10年接力帮扶,该院病理科已经从兵团末位提升到中位水平,实现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7月20日,在第五师医院师域医共体单位八十八团医院,66岁的哈萨克族老人艾尔汗因发烧、咯血,通过输液进行消炎止血治疗。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康敢军、感染科王鲁文等专家为他组建起MDT团队会诊,精准明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一场《科学管理血脂 守护血管健康》的健康科普讲座,在西部民兵第一哨——第五师八十八团卡昝河民兵哨所进行,心血管专家杨靖与哨所民兵互动活跃,进一步增强民兵健康意识。
长期以来,湖北援疆医生以“医德好、医术好”,赢得当地患者“亚克西”的美誉。“看病找湖北医生。”已成为第五师双河市人民群众的习惯。7月21日,八十四团牧区里,牧民们听闻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生要来送医送药,早早地就等在义诊点,黄恺、余锂镭等10多位医疗专家,冒着酷暑为牧区群众进行一上午的健康义诊,赢得广泛赞誉。
黄恺介绍,自2012年8月第五师医院正式挂牌湖北省人民医院第五师分院以来,在长达16年的对口援疆征程中,湖北省人民医院先后派出10批次、40余位医疗援疆专家,筑牢了该院的人才支撑体系,极大地增强了第五师医院的“造血”功能,培育出众多扎根本地、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
在医疗援疆工作中,湖北省人民医院把“一对一”师带徒作为组团式援疆的“必修课”,签订师带徒协议、出台师带徒考核办法,确保师带徒出成效。除了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成建制的人才带教培养外,湖北省人民医院还通过组团式援疆团队,联合本地骨干医生联合开展“进连队联边境警务站”“进学校联班级”等“八进八连”健康服务活动,实现送健康服务到村(连队)到户。
黄恺表示,“看病找湖北医生,更要找本地医生”是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援疆工作的最大心愿。
报道链接:
湖北日报: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援疆赢得“亚克西”
湖北日报app: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援疆赢得“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