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高婷)6月25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了两场特殊的手术:46岁的母亲率先如愿为爱子换上“健康肾”之后,另一家庭59岁的父亲也顺利捐肾救子。
(医生正在与59岁的杜开恒和46岁的吴家芳做术前交流)
她说:孩子是我生的,换肾是我这当妈的应该做的
说起儿子张少林,公安县46岁的母亲吴家芳脸上总是挂着泪痕:2011年年初,23岁的儿子被查出尿毒症,现在已经被折磨得危在旦夕。
“他每一次发病,我这颗心揪着疼啊!”吴家芳说,为了给儿子治病,自己四处打听,听同村人说山东有家医院吃药就能治好病,自己带着全部积蓄,陪儿子赶到山东求医。“我们什么也不懂,听别人说那里治得好,我们就去了。”
但到去年底,张少林的血清肌酐值已经涨到了900umol/L(正常值为44-133 umol/L)。听医生说需要换肾,始终记挂着丈夫身体不好的吴家芳第一个到医院做了配型检查。
吴家芳带着张少林进行了血型以及肾功能匹配等检测。通过血型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测定、淋巴毒实验等一系列配型检验,检测结果非常理想,吴家芳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条件,她成为儿子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者。
25日上午,吴家芳躺到了手术台上,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刘修恒教授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取出她的左肾。紧接着,这颗健康的肾脏被成功移植到儿子张少林的身体里,血管吻合后1分钟,张少林就开始自主排尿,这也标志着此次肾脏移植手术初步取得成功。
他说:我已经59岁了,不能让小青年白白耗掉
24日上午10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病房,59岁的杜开恒正在收拾东西,准备陪儿子杜国相去做术前透析,杜国相的妻子在一旁不停地抹眼泪。
父子俩来自秭归县茅坪镇,平时靠在建筑工地上做苦力赚钱,生活虽然清苦,但还算平静。然而,就在2010年,30岁的杜国相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
想着当时才六个月大的孙子,再看看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儿子,杜开恒的心在滴血,可他还是咬着牙,带儿子走上了漫长的透析之路。如今,三年过去了,儿子杜国相的手臂上都是透析造瘘时留下的累累印记,可这条路似乎看不到尽头。
“儿子太可怜了,一定要救救他。要是配型合适就换我的,我已经59岁了,不能让小青年白白耗掉。”杜开恒说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我孙子才4岁,他应该有个完整的家。”
25日早8点,46岁的母亲吴家芳为25岁的儿子张少林捐出一颗左肾;紧接着,与她一床之隔,59岁的杜开恒成了武大人民医院年龄最大的活体肾源供者,同样为儿子捐出左肾。
“整个手术过程近4个小时,两人目前的状况稳定,正在进一步观察治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志远说,“杜国相仍在重症监护病房,如果顺利的话,过两天就有望转入普通病房,和他父亲见面。”
“这场手术的关键,不在于手术的难度,而是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在手术室整整奋战了7个小时的陈志远医生告诉记者,这样两个家庭令他感动。据了解,两对父子、母子的移植手术都非常成功,只要经过排斥关、感染关,两位家长3天后、两个孩子7天后就可以下床了。
“应该说,亲属间活体换肾是最佳方式,健康的人靠一个肾脏也是可以正常生活的”。陈志远告诉记者,亲属间血缘配型好,手术成功率很高。受者在术后的恢复要视其个人情况而定,往后也需要通过服药来维持肾功能。
——综合6月26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等报道
相关报道链接:
《长江日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6/26/content_5180519.htm
《武汉晚报》: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3-06/26/content_5180357.htm
《武汉晨报》: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3-06/26/content_5180203.htm
《楚天金报》:http://news.cnhubei.com/ctjb/ctjbsgk/ctjb23/201306/t26132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