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2月12日上午,一种名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治疗新技术率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得到成功应用。51岁的李姓房颤患者接受了冷冻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据悉,该术式为华中地区首次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引领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进入房颤治疗的新纪元。
科学研究已证实,肺静脉异常电活动是阵发性房颤发作的主要诱因,射频消融可以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一线治疗。冷冻消融则是继射频消融之后发明的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最低温度可达-56℃)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使得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该技术已在欧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个中心应用,积累了超过3万个患者的临床使用经验。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李女士,数年前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近来症状持续加重,稍一活动就心跳加快、心慌气短,最长发作时间长达10小时。近日,她慕名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考虑到李女士对手术成功率要求高,对疼痛又十分敏感,心血管内III科主任黄鹤教授决定选取冷冻球囊消融术式。手术过程中,李女士处于深度睡眠状态,黄鹤教授采用冷冻消融球囊导管,分别堵在她的4根肺静脉口部进行消融。历时15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
黄鹤教授介绍,房颤是一类危害较大的心律失常,我国现有600万至800万房颤患者,而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与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消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X线曝光,大幅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有效降低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因为手术无需三维系统参与,还降低了手术成本。我院心血管内科将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创新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让广大房颤患者早日受益于这一新疗法。(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