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官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微病理中心(电镜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镜诊断与技术学组组长;中国电镜学会理事;湖北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病理学、超微病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工作,有丰富的超微结构分析、超微病理学诊断经验。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与我们平常见过的普通显微镜不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套显微镜堪称“大块头”:高2米、重1吨。该院超微病理中心主任官阳教授告诉记者,在这个“巨无霸”面前,超薄切片上纳米级的差别都能毫发毕现,患者最终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一个个误诊病例
在他的镜下真相大白
17岁女孩杨扬与肾病打了7年的持久战。7年间,父母带着她奔波于各大医院,病症也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近日,他们来到武汉,再次进行了肾穿刺活检并将电镜标本送到官阳手上。官阳在电镜下仔细观察发现,虽然有的肾小球已经硬化,但在未硬化部分可看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致密层中有连续的飘带状的致密物沉积。他摘掉了杨扬7年来戴着的肾病帽子:不是“膜性肾病”,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2015年12月,64岁的张女士因面部和腿部水肿加重,住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张女士除了肾脏病损外,还伴有高血压、急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肾活检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肾小球大多呈硬化改变,但有多种肾脏疾病可出现这种相似的形态,让人一头雾水。
官阳将超薄切片放入电子显微镜,经过几万倍的放大并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光学显微镜下硬化的肾小球中,有大量微管状物质沉淀,它们的直径多在25纳米左右,这种状况官阳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于是,他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并进行反复比对,最后得出结论:张女士患的是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目前全世界报道总数还不到50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国华教授是省内最早开展肾病研究的专家之一,他认为,肾活检标本必须借助电镜才能明确诊断,否则无法下手。丁国华介绍,官阳不仅是在肾脏病领域,在肝脏病、神经肌肉病、遗传代谢病、疑难血液病及低分化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面都有研究。丁教授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同行:“官阳是国内极为稀缺的顶尖专家,因为精确诊断对患者是无价的。”
遇到棘手病例
他要一连盯镜2小时
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官阳已经给3万多例疑难杂症患者查找到了真相。官阳介绍,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使得病理学研究由组织细胞水平进展到亚细胞水平,我国拥有电子显微镜的医学院校不少,但在医院设立独立超微病理中心的不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家之一。
电镜标本从取材、固定、制片、观察到诊断,每个环节都称得上是步步惊心。因标本和切片极小,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人为因素干扰而影响诊断,对于棘手的病例,他要一连盯镜2小时。
“疑难病例的诊断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风险。”官阳说,几乎每天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超微病理是一个清贫的学科,全国专门从事超微病理诊断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他苦笑道:“加班是常态。除了多做、多看、多想,没有捷径可走。”在他看来,精确诊断能更好地挽救生命,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名超微病理学专家的价值所在。(记者 胡方园 通讯员 杨芒)
报道链接:万倍放大镜头里的“精准世界” 官阳:为3万多例疑难病“一锤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