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毛茵)相似的年龄,相似的病情,两个喉癌患者治疗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从此失声,另一个和正常人无异。昨天,在武汉市医学会主办的首届武汉黄鹤肿瘤精准放疗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余子豪等一批国内知名放射肿瘤治疗专家称,长期以来我们对肿瘤治疗存在巨大的认识误区。
45岁的刘先生和52岁的马先生都是因声音突然嘶哑、吞咽困难早期发现喉癌,刘先生在当地请了名医手术,手术很成功,然而术后不能说话,只能靠比划表达,被迫离开教师岗位;而马先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一个多月三维适形放疗,现已存活4年,正常工作。武汉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宋启斌教授坦言:由于对放疗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病人往往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放射杀伤性很大是患者和家属最怕的事,”宋启斌说,事实上,放疗对正常细胞杀伤性强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通放疗的“黄历”。随着高端影像技术的发展,螺旋CT、核磁共振、PET等将肿瘤精确定位,使放射能精准打击目标。同时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可以制定精准定量的治疗计划,有效避免放射损伤。同时理论上也探索发现了“远隔效应”,放疗能激发人的免疫功能。
据宋启斌教授介绍,对早期喉癌、肺癌、早期颅内肿瘤等早期肿瘤病灶,以及不适合手术的肿瘤等,放疗都有很好疗效,而且疗程也缩短至两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