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胡弘
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障碍”认定为新的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进了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III科主任、湖北省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常委徐顺生教授介绍说,世卫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是通过长期大量临床调查,并经由各国专家达成共识后确定的。可以说,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游戏成瘾,你真的中枪了么
WHO明确指出,“游戏障碍”疾病的确诊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现行标准共9条,满足其中5条方可初步诊断为游戏成瘾:
完全专注游戏;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徐顺生补充说,世卫组织此次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为预先预览版,还需要在2019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专家接诊过8岁的网瘾患者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网络游戏用户数量达到4.42亿,手机网络游戏用户4.07亿。“孩子们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游戏成瘾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接诊的最小的网瘾患者不到8岁。”徐顺生痛心地说。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每年有逾千例因游戏上瘾的患者前来就诊,其中以初高中生为主。这主要与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压力大等有关系。
这些患者大多出现无法上学、拒绝与人沟通等社会功能损害后才来就诊。徐顺生表示,“许多家长将青少年的游戏成瘾归咎为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家庭问题。”
对沉迷游戏“说不”
徐顺生教授指出,即使游戏成瘾最终被正式列为精神障碍,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真正游戏成瘾的只是少数,家长及老师不必谈游戏色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游戏俨然已成为孩子间的一种交际工具,对于孩子沉迷上网、玩游戏,与其强制杜绝、粗暴干预,不如合理疏导。
如何防止孩子在暑期游戏成瘾,徐顺生建议家长:
1、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跟家庭环境关系非常大,一些家庭亲子关系疏远,父母没空管孩子、陪孩子,会导致孩子在游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假期,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丰富多彩又有意义的计划,陪伴孩子共同完成,让孩子自动脱离对游戏的依赖。
2、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青少年,处于关键的转折期,他们与父母的联结正在减弱,而与同伴的联结正在加强。拥有亲密、健康的同伴关系可以减少孤独感的产生,游戏成瘾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3、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足球、游泳、跳舞等,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课余活动,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加强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从而协助他们戒除网瘾。
徐顺生提醒,目前尚没有直接针对游戏成瘾的药物,家长无需将孩子送进不正规的非法医治机构强行“戒瘾”。
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