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杜巍巍 刘瑜 摄影记者 王永胜
15年前,56岁的大冶居民叶宗德因患严重的先天性肝、肾囊肿多年,肝、肾功能几近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幸亏当时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腔镜外科和泌尿外科专家教授坚持耐心劝说,为其开展了我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让其转危为安。昨日,叶宗德借来医院复查的机会,找到当年救治自己的专家们,感谢他们当年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如图)。
大冶男子患上罕见病命在旦夕
71岁的叶宗德家住大冶,上世纪80年代,他因腹胀、腹痛、尿血等症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被检查出患有多囊肝、多囊肾,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2003年3月,他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肚子鼓得老高,检查发现其正常的肝、肾组织上几乎全被巨大的囊泡取代,胃部被严重挤压,他难以进食。“当时,肝胆腔镜外科的专家们建议我赶快进行肝肾联合移植,我因为害怕,没有立即答应,住院不久就出院了。”叶宗德回忆说。
当年8月,他的情况越来越糟,家人将其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时,其肝、肾功能几近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该院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其会诊,决定对其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当时国内仅有6家医院成功开展这一手术,而且手术数总量不到20例,湖北省尚未有医院开展此类手术。但肝胆腔镜外科、泌尿外科多位专家拿着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反复劝说、解释,叶宗德和家人终于被打动,答应做手术。叶宗德当时告诉专家们,“我相信你们这个团队,我知道自己的病情很严重,你们就放手去做吧,有问题我绝不找医院的麻烦。”这让专家们十分感动。
15年后面谢好医生救命之恩
当年9月30日,该院肝胆腔镜外科张训臣、沈世强、丁佑铭和泌尿外科刘修恒、周江桥等专家教授,为患者进行了一场紧张的手术接力赛。
下午6时,患者被送进手术室麻醉,8点30分手术正式开始。张训臣、沈世强、丁佑铭教授等首先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专家们在病人上腹部打开一个“人”字形切口后,切除了病人体内重达5公斤、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的病变肝组织,并把一个正常的肝脏植入患者体内。第二天凌晨3时10分,医生松开止血钳、恢复肝脏供血,10分钟后,金黄色的胆汁即开始分泌,标志着肝脏移植圆满成功。凌晨4时许,泌尿外科刘修恒、周江桥教授等接力赛般地上了手术台,争分夺秒地进行肾移植。
术后一周,叶宗德开始正常饮食,18天后他从监护室走进普通病房,开始生活自理,术后3个月,叶宗德顺利康复出院了。“当时住了三个月院,医生精心治疗,护士精心护理,比在家还好!”叶宗德说,之后,为其做手术的沈世强教授和周江桥教授,还专程到他家中进行随访,让他感激不已。
术后,叶宗德除了服用抗排斥药物外,日常生活几乎和常人无异。如今71岁的他健步如飞,声音洪亮,看起来就像60多岁一般。他每年都会到医院定期复查,跟踪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昨日,他借复查之机,又找到肝胆腔镜外科丁佑铭教授和泌尿外科周江桥教授道谢。“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这是在医患互信、互相配合,以及医院多学科的协作下创造的生命奇迹。”昨日,丁佑铭教授和周江桥教授表示。
报道链接:
《楚天都市报》:大冶男子15年后再谢医生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