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早上8点进手术室,2日早上8点出来,20多台手术后,只能见缝插针睡上二三个小时。”
“除了10月1日和4日,其余时间我都是在手术室里忙着。”
国庆长假刚过,记者从武汉多家医院的麻醉科了解到,医生们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而他们当中最累的当数麻醉医师。
24小时连轴转成常态
“十一期间我上了4天班,算是科里休息时间最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詹丽英教授告诉记者,今年十一气温变化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最多的一天安排了30台急诊手术。有一个麻醉团队一晚上做了15台手术,其中5台都是开颅手术。急诊手术最考验麻醉师的应变能力和技术,人也最累。
8日晚上,詹丽英接诊了一位主动脉夹层患者,当时病人情况十分危急,抢救了整整一夜才抢救过来。“这不算什么,最长的时候一台手术做20多个小时,最多的一天做20多台手术。”詹丽英说,这是武汉绝大部分三甲医院麻醉医生的工作常态。他们除了要负责手术室的手术,还要负责门诊手术和各种无痛检查。去年医院做了8万多台手术麻醉,全由80多个麻醉医生负责,平均每人每年要做上千台手术,连续24小时、48小时上班的麻醉医生屡见不鲜。
每年十一和寒暑假,都是武汉儿童医院最忙碌的时候。武汉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钟良说,家长们都想趁着孩子放假来治疗,一窝蜂地挤到医院,原本就忙的麻醉科不仅要保证重症手术,还要腾出大量人手来进行平诊手术。
“压力只能内部自行分担解决。”他告诉记者,武汉市妇儿中心麻醉科现有38名麻醉医生,整个十一期间急诊、常规手术、平诊手术约400台,平均每天50台左右。以每台手术配备两名麻醉医生来算,平均每天一组麻醉医生要做至少7台手术,还要承担分娩镇痛和无痛人流等门诊的工作。“每天回家看到家人都是熟睡的脸。”国庆节在手术室上了6天班的钟良很是疲惫。
怀孕还坚持上夜班7个月
2015年,冯艳坤硕士毕业后分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每天都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她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早上7:30进的手术室,原本下午4点手术就做完了,没想到临时来了一台脑出血的急救手术,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出来。虽然医院有规定,上白班的麻醉医师当天下午5:30下班时手术量少于2台时,可以交接给晚班的麻醉医师,但是当天手术太多,晚班的麻醉医师也接不了,她只能自己守着病人。
怀孕期间,冯艳坤一天假都没休,直到怀孕7个月后才被照顾没安排夜班。“科里的同事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觉得有多苦。”冯艳坤笑着说。
同在一个科室的副主任医师李继勇,2004年博士毕业后分到麻醉科。今年五一,他和另一位麻醉医师共接了13台手术,外加4台抢救,24小时见缝插针睡一个小时。“到医院十几年了,天天关在手术室,医院的很多同事我都不认识。”李继勇苦笑着说。
“说好了的事,也常常因为危重病人临时变卦。”让钟良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暑假女儿过12岁生日,当天他难得晚上7点就可以下班。离开医院前,他兴冲冲地给妻子打电话,说要回家给女儿过生日,电话里他还听到女儿高兴的欢呼声。走到一半,电话响了:一个新生儿因颅内出血性命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手术治疗。
挂掉电话,钟良急忙掉头往医院赶,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治疗,宝宝的颅内出血得到控制,转危为安。等钟良忙完回到家已经转钟了。
高职业风险损害麻醉师健康
“市民们普遍认为,麻醉医生不就是给病人打一针就完事了。”冯艳坤说,自己老公是个外科医生,起初对她也有这种偏见。
冯艳坤说,术前麻醉医师要访视,全面了解和评估病人病情,制定最佳麻醉方案;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监测的指标高达20余项,包括对呼吸监测、循环监测、失血量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等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护,第一时间发现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手术医生心无旁骛地完成高质量的手术;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也不能休息,得忙着调整药物让患者恢复生命体征,等到患者苏醒后,麻醉医师还要继续监测半小时左右再把患者送回病房。
“当麻醉医师,需承受一般人难以想像的高风险。”李继勇坦言,病人一旦出现问题,麻醉医师必须在短短几分钟内进行急救处理,手术全程都要保持应急状态。长时间的精神高度紧张、终日不见阳光、麻醉废气等都在侵蚀医生们的健康,使麻醉医师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的几率明显增高,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曝出麻醉医师猝死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市一医院麻醉科主任袁军说,什么情况的病人用哪种麻醉方法,用多少量,手术过程中该用什么药物,会不会有影响等等问题,都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尤其是一些高敏体质的病人,麻醉剂量过量或是抢救不及时,病人会有生命危险。“麻醉医师相当于半个手术医生,是幕后英雄。”袁军说,麻醉医师不像医生那样跟病人直接接触,一台手术之后病人记得住谁是主刀医生、谁是管床医生,但鲜有人知道是谁给他做的麻醉。麻醉医师的社会认同感和他们在手术中的重要地位严重不符。
麻醉人才奇缺青黄不接
麻醉医师为什么这么忙这么累?按规定,我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需按手术床位1:2的比例配备麻醉医师,即一张手术床需配两位麻醉医师。但现实是,全国目前没有一家医院能做到。根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提供的数据,中国麻醉医师的缺口有30万人。
袁军告诉记者,如果按手术床位1:2的比例配备麻醉医师,科里至少应该有50名麻醉医师,而目前仅有29人。这意味着,每天加班加点做手术成为家常便饭。
麻醉学人才青黄不接也是麻醉医师短缺的一大原因。她透露,麻醉属小专业,培养周期长,连续几年都招不满人。去年,我们计划招4个,结果只有1个来报到。
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严虹说,目前我国仅有中国医科大、山西医科大、徐州医学院等少数医学院开设了麻醉系,其他院校都是先通过五年本科学习,读研时再选择是否从事麻醉方向。风险高、压力大,愿意选择麻醉方向的学生寥寥无几。多位麻醉医师表示,社会地位上,病人只记得外科医生;收入上,麻醉医师的待遇在所有临床科室之下。
“麻醉医师紧缺,是全国普遍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我们在这种不可为中力求有所作为。”袁军向记者透露,医院从2015年起配备专职麻醉护士,这在武汉市属医院中尚属首创。目前全院已有7名专职麻醉护士,负责手术前的器材及药品准备、医疗文书书写、术后复苏等辅助性的工作,让麻醉医师只用负责其核心的专业工作,大大减轻工作压力。(记者 刘璇 通讯员 邹亚琴)
报道链接:
《现代健康报》:遇到一个好麻醉师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