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高婷)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个学科团队紧密合作,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拯救了一名患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青年男子。患者已经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于3月5日转入普通病房。
今年34岁的刘辉来自孝感,身体一向健康。年前出门旅游时,刘辉一不小心染上了感冒,开始发烧、咳嗽,回家之后,家人和他自己也没太在意,吃了几天感冒药后,刘辉的病情却越发加重了。
2月18日,他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却无法得到控制,呼吸越来越急促,甚至出现了神志改变。21日,由于重症肺炎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连无创呼吸机都无法帮刘辉维持呼吸功能,焦急的父母决定将他转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1日深夜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后,接诊医生迅速为他实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急救措施。在给予100%的纯氧状态下,刘辉的血氧饱和度仍无法改善,反而越来越低。到了22日凌晨,此时的刘辉甚至出现了心跳骤停,血压低到一度测不出,肺部已失去功能,处于“罢工”状态,因为严重缺氧,他全身皮肤开始出现紫茄色。
时间就是生命。在进行综合评估后,判定刘辉存在ECMO辅助治疗指征,与家属沟通后,医院决定启动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ECMO医疗团队,启用ECMO,与死神抢时间。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它是针对严重心肺功能损伤或衰竭时的终极支持手段。“ECMO主要分为VA-ECMO和VV-ECMO两种模式,前者对心脏和肺都有支持作用,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后者主要是替代肺的功能,用于治疗呼吸机都无法改善的严重呼吸衰竭。”刘辉的主管医生、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晨亮介绍。
22日凌晨两点,该院ECMO团队迅速给刘辉进行了ECMO置管,随后进入ECMO辅助状态。考虑到刘辉的实际情况,该院心外科任伟医生、张敏博士先用VA-ECMO模式帮助他恢复正常血压和心跳,稳定后改为VV-ECMO模式,维持他的呼吸功能,让患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重症肺炎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窗。
尽管利用ECMO技术能够暂时为刘辉抢回了一条命,然而,针对他的治疗并不简单。被转到重症医学科时的刘辉,双肺已成“白肺”,最初的脉搏氧饱和度始终徘徊在81—90%之间,因为缺氧和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四肢花斑现象也没有明显改善,有效控制肺部感染、进一步改善循环障碍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重症医学科魏捷主任和周青山教授的组织下,学科迅速完成了疑难危重病例全科大讨论,由周晨亮副主任医师医疗组牵头负责刘辉的综合救治工作,王莎莎护士长积极调配高年质护士负责重症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刘辉的循环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肺功能改善明显。
2月26日下午,经过“人工肺”4天代班工作,刘辉成功撤离了ECMO。27日,他的意识恢复清醒,28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3月5日,刘辉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一次“小感冒”怎么会迅速发展成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呢?周晨亮副主任医师解释,临床发现除高龄、孕产妇和存在结构性肺病基础等高危因素外,某些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体态肥胖的青壮年也是重症肺炎的高危人群。病情的发展除了与病毒的侵袭性及损伤机制有关外,也与病人在病毒攻击下产生的自身炎性反应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全身炎性反应越强,其对自身脏器的损伤程度就越大。“人工肺”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一般疗程大约10天至数周,而刘辉的“人工肺”仅使用了4天就完全停掉,康复速度也非常罕见。——摘自3月5日 荆楚网健康频道
报道链接
楚天都市报:“人工肺”代班工作4天救回壮小伙
武汉晚报:壮小伙靠“人工肺”救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