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高婷 实习生 张文君
防不胜防,用这四个字描述慢性肾病毫不夸张。它擅长“潜伏”,起病隐匿,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往往体检时才发现得病了,此时病情可能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加。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丁国华教授提醒,中青年是慢性肾病的高发人群,每年体检中应该做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检查。
擅长“隐身”的慢性肾病
丁国华介绍,肾脏是排除人体代谢废物的器官,它就像一个筛子,把好的东西留在筛面,不得通过从而不排出体外,而把坏的物质筛到下面,排出体外。而且肾脏的代偿功能非常强大,当它被损害时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当肾功能丧失一半时,它才会出现血肌酐升高或明显的表现。丁国华比喻:“人体的肾脏就像一头沉默的老黄牛,直到累得趴下的那一刻,它都是在工作着的。”
哪些因素能够损害肾脏呢?丁国华介绍,很多的感染因素会伤及肾脏,高血压、糖尿病、乙肝、丙肝等疾病也会损伤肾脏,还有免疫系统问题也会损伤肾脏。从这个角度来说,攻击肾脏的因素很多,而受了伤的肾脏又在功能损害时沉默无言,这就非常容易使肾脏病人在有症状的时候才去看病,而往往有症状了,病情就比较重了。
看“尿”捕捉蛛丝马迹
正因为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大,越早发现它受损并及时治疗,治疗效果就越好。
丁国华指出,细心观察小便可以捕捉肾脏病的蛛丝马迹:一是看尿的颜色,如果尿色发红,或带血迹,就说明尿中有血,这是肾脏病的一个信号;二是看尿的性状,如果尿液泡泡多,可能有蛋白尿了,这也是肾脏病的一个重要信号。
做到慢性肾炎早期发现并不难,只要每年体检时加上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检查,基本就能诊断。如果在日常体检中发现蛋白尿、血尿,千万不能忽视,一定要到专科复诊。此外,慢性肾炎好发于中青年,这个年龄段人群若出现早起眼睑肿、下肢肿,人感觉容易疲劳,胃口和脸色不好,有贫血倾向,不要简单地当成熬夜、久站或工作疲劳的影响,应尽早到医院筛查肾炎。
如果能早期发现肾脏正在被损害,就可以积极采取措施。丁国华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3、4期以前不用透析,4期是准备透析,5期要开始透析了,从3期到5期,如果按医生方案坚持治疗,并调整好生活习惯,保持10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如果不好好听从医生建议积极治疗,这一过程可能就是1-2年或更短的时间。
从病根找预防之道
慢性肾病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相关疾病,使病情很好地得到控制。具体包括:坚持低盐、清淡饮食;平衡膳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咽喉、扁桃体等有炎症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防止感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更需注意;坚持戒烟,避免酗酒;避免滥用药物。
另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结石等疾病容易损害肾脏,导致慢性肾脏病。在高血压患者中,16%患有慢性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1%患有慢性肾病,对这些患者而言,每年做一次尿常规+肾脏B超+肾功能检查也是必要的。
丁国华强调,在慢性肾病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营养治疗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上,医生一般会根据肾功能和蛋白尿指标,指导患者进行低蛋白饮食。对于伴有高血压、浮肿的患者,则要求患者还需低盐饮食,出现浮肿的时候还要限制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