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从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引起休克,到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再到气胸复发引起呼吸衰竭加重合并纵隔移位、严重低血压,59岁的武汉市民老喻这三个月里可谓“步步惊心”:气管切开80天,靠呼吸机呼吸85天,ICU病房住了90天,我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终于从死神手里将“三闯鬼门关”的老喻抢了回来。
1月22日,笔者看到老喻时,尽管还戴着鼻氧管,他的呼吸、心率及血压已经正常,之前气管切开的伤口也已完全愈合,正在接受后期的康复治疗。
“老烟枪”左肺被压缩十分之一
59岁的老喻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枪”,一天3、4包烟,30多年的烟龄让他的肺不堪重负,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一直困扰着他。X线检查早就提示他的肺存在部分纤维化,肺功能较正常人差很多。2013年下半年持续的雾霾天气成了“帮凶”,由于频繁剧烈咳嗽,老喻因气胸住院抢救。
2013年10月24日上午,他被转入我院,准备接受肺减容术。“刚进医院病人就出现了胸闷气促的症状,并伴有严重咳嗽。”据当时的接诊医生回忆,CT检查发现,老喻患有慢阻肺,肺部有多个肺大疱,且破裂的肺大疱裂口一直在漏气,把左肺压缩了10%,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明确病情后,老喻立即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术。
当天晚上,家人发现老喻面色很差,脉搏细弱,血压极低。他随即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
病情反复三闯鬼门关
老喻转入重症医学科时已深度昏迷,颜面青紫,全身湿冷。该科副主任余追副教授和李光博士立即给予面罩加压给氧,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紧急抢救措施,病情迅速缓解,后半夜老喻就已苏醒。然而,由于肺功能太差,老喻始终不能达到脱离呼吸机,这意味着着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经过严格评估,1周后,老喻接受气管切开,呼吸靠呼吸机辅助。此后,医患之间的交流就仅在纸笔之间。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就在医生们忙着为老喻控制肺部感染时,11月27日夜间,老喻突然出现休克,血色素一度降到3g,而且找不到明显的出血部位。28日早上,血压仅为53/47mmHg的老喻再次陷入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就在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患者挺不过24小时的时候,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余追副主任按照应激性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处理,加大输血补液的力度,老喻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3天之后,出血止住了,他却又出现了严重的肝肾功能和心功能异常,经过几天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老喻总算度过了多器官功能障碍关。
就在大家以为能松口气的时候,12月4日,老喻脆弱的左肺又“漏气”了!这次比上次更凶险:由于胸腔积气,老喻出现了心脏、大血管向右偏移。心脏功能大受影响,心率高达170~180次/分,还出现了顽固性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他又一次陷入昏迷。由于发现及时,判断准确,他及时接受胸腔闭式引流,第三次转危为安。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险象,余追副教授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通力协作,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遵循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及循环管理,进一步提高其免疫力,加强营养,控制感染,充分排痰。
三月后终脱机
由于长期卧床使用呼吸机,老喻的病情虽然逐渐稳定,但全身枯瘦如柴,产生了呼吸机依赖。余追副教授及时调整治疗的侧重点,从12月19日开始,“逼”着老喻在接受气管切开呼吸机通气的情况下自己进食,还拿出以前他成功救治的类似患者的照片鼓励老喻。就这样,从一个月前的一小口一小口的稀饭,到一碗接一碗的普通饮食,老喻的饮食已经逐渐正常。但这又让血糖控制变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为了控制好血糖,余教授虚心向内分泌科专家求助。与此同时,他还请康复科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肌力恢复。为了训练老喻自己的呼吸,先后换用了三台不同功能的呼吸机。余教授经常鼓励老喻,缓解他紧张和焦虑情绪,帮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月17日,老喻的气管切开导管被成功拔除,气切口被封堵,经鼻罩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18日开始停用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生命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20日,他转入到普通病房继续进行恢复性治疗。患者的家属拉住ICU医护人员的手,动情地说:“衷心感谢你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高婷)
小贴士
9成慢阻肺有吸烟或被动吸烟史
“像老喻这样的患者,其实都是吸烟惹的祸害,因为吸烟从慢性支气管炎变成慢阻肺,发展到肺大泡,最后成为气胸。”余追介绍。慢阻肺患者中95%以上都有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史。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就越高。慢阻肺已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仅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与艾滋病。
专家提醒,慢阻肺的患者应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及时发现肺大疱。一旦形成肺大疱,应找呼吸科或胸外科专家咨询是否需要切除,以免某一天肺大疱突然破裂导致张力性气胸,而产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一旦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或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后记
医生感言
笔者在惊叹如此危重的患者被救活的同时,询问余追副教授对整个救治过程有何感想。他说,从专业来讲,整个救治过程十分艰难,每一步都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前功尽弃,更体现了重症医学的整体观特色。从医患关系来讲,3个月的时间,医患之间没有出现任何误解和摩擦,实属不易。没有家属的信任与支持,也不可能有救治的成功。医生应该首先替患者和家属着想,避免过度诊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家属的信任。从医护配合角度来讲,严格落实医嘱,尤其是病情的观察和问题及时发现对救治成功也至关重要。因为各种管路很多,老喻每次翻身和擦洗得三到四个护士,如此大的工作量,不是普通护士能吃得消的。余追说,“没有全科护士姐妹们三个月任劳任怨的辛苦付出,就没有老喻的今天。希望全社会更多了解,更多理解,和更多尊重ICU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