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近二年来,跑遍了江城各大医院,为“头晕”、“颈椎病”、“肌肉跳动”、“胸闷”、“无力”、“睡眠障碍”等症状不辞辛劳,甚至不亦乐乎,从磁共振、CT一直检查到胸片及各种脏器检查,然而一无所获,居然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现,各科医生都说没有器质性问题,但自己感觉症状依然存在,为此大为苦恼,怎么就查不出个病呢!丈夫、孩子均不能理解!
临床上像王女士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其实她们身体上没有问题,而是精神/心理的问题在躯体上的转换或表现,常见于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各种心身疾病等。这充分说明了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心理疾病既可以反映在精神方面,也可以表现在身体方面,两者互为影响。但一般人却固执地认为是身体有病,一方面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另一方面造成很大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情绪的躯体化表现是患者没有意识到的,也不为一般人理解。其本质不是身体疾病,而是不良的榜样作用、人际关系的问题、家庭角色及“权利”等问题的折射。心理医生往往能透过患者厚厚的各种检查单,寻找到隐藏在疾病背后的心理动机。如通过患病来畸变的满足自己的心理渴求等。
可见,在关心身体疾病的同时,人们很容易忽视或否认是心理上的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够所致或认为心理有病很丢人,这都是传统观念惹的“祸”。如果能更早一些来心理科就诊,提高各科医生对心理疾病的识别率,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就诊率,患者也就没有反复强化症状的机会,使治疗难度降低到最低值。
警惕躯体情绪化的表现,预防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的发生,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在第1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的倡导下“健身健心,你我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