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2015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启动大会,表彰为湖北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并正式启动实施全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
会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337项科技成果(人)被授予201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我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主持完成的《心房颤动的防治策略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会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亲自为黄从新教授颁奖。
图为颁奖大会现场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性心律失常疾病, 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近6%。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更使患者脑卒中(脑中风)的发病率增加4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我国房颤患者迅速增加,相关医疗、经济、社会资源花费巨大,亟待对房颤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二十年来,以黄从新教授为首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房颤疾病研究团队,针对房颤的发病基础与临床防治,在国内率先对心房的特殊结构(入心静脉、冠状窦、界嵴、心耳、Marshall韧带等)进行系列研究,提出消融房颤应高度关注特殊结构的触发灶,消融特殊结构靶点可提高成功率;发现自主神经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自主神经活动与碎裂电位密切相关;提出在环肺静脉消融基础上加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系列新发现丰富了房颤发生的机制体系,推动了国内房颤认识和防治水平的大幅进步。
从2007年起,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质量万里行”活动。项目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射频消融房颤的多中心注册研究平台和手术成功标准的评估体系,对射频消融治疗房颤进一步优化、规范和推广。其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多项指南采用,并被编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
多年以来,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手术演示、访问讲学、接受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以黄从新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先后到省内外150余家各级医院进行现场指导、手术演示,并长期帮带武汉周边医院,目前已经完成近万例房颤消融术。各应用医院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的创新和改进对房颤消融治疗的成功有重大意义,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减轻了患者的思想及经济负担,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包括76位博士生、118位硕士生,其中多人已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系列推广举措极大提高了我国房颤的诊疗水平,为防治房颤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大会上,我院共有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消化内科、皮肤科、感染科、肿瘤科、药学部、护理部等多个学科研究团队的8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各类各级科技奖励。(文/高婷、图/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