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已经很久没有过了。记得2009年重症医学科还未成立,我和另一名同事被派往上海胸科医院进修ICU。最初的一周,因为我们初来乍到,和当地的医生还不熟,整天看看这里瞧瞧那里,看到的也只是当地医生的上班下班,于是内心里生出不过如此,没什么可学的想法。后来随着呆的时间久了,我和当地医生一来二往,自然就熟络起来,交流也增多了,原先的那种想法悄然发生了改变。终于,一次我与ICU住院医师魏大夫的交谈竟成了最好地学习契机,当我向他讨教关于机械通气方面的问题时,他简单的回答了几个问题后说道: 我们科室的陈大夫是呼吸机方面的行家,你下次可以去向他请教。 第二天魏医生就将我介绍给了陈大夫。陈大夫是一名主治医师,他性格开朗健谈,比我小两岁,早年他在美国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基础知识扎实,机械通气也只是他热衷的技术之一。他在了解了我的基础水平之后,就开始了那场令我醍醐灌顶的单独授课。他不仅语言生动准确,还在难懂处使用了大量图示和肢体语言。他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不仅解决了当时困惑我的所有呼吸机问题,还帮助我建立起了关于呼吸机基础理论的整体知识框架,这些使我受益匪浅。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内心里都会涌起当时的那种顿悟后的激动,真心感谢这位高人陈老师。
真的是机缘巧合,整整十年过去了,我在重症也工作了第十个年头,在意大利的HUMANITA大学医院,我又一次遇到了有能力令我茅塞顿开的老师Guailuca医生,巧的是他和陈大夫一样,也比我小2岁。
刚到医院时,我就向我的导师Elena教授说明了我关于机械通气方面的学习计划,她很快清晰直接的告诉我: 你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应先看看我们是怎样处理呼吸衰竭病人的。 然后就把我安排在了Guailuca医生下面学习。我们平日里闲下来就聊聊专业和文化,有时还会聊聊旅游和餐饮,终于有一天,Guailuca医生向我提出他会利用下午空闲的时间跟我讲解我所关心的问题。下午他将我叫到电脑桌前,先从一个治疗了两个多月的呼吸衰竭病人讲起,病例涉及到了呼吸治疗的标准化流程、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的切换标准、俯卧位通气和如何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呼吸支持与肺保护的平衡问题。每一个问题他都能向我展示相关的重要文献作为理论支持,他还徒手绘制图示和表格将所讲的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听得我如大梦初醒,十年前的那种体验又回来了!回到寝室我还意犹未尽。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侧重点是说学者要有一种虚心求知的态度。韩愈在《师说》里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是学习不必存有门户之见和考虑面子问题,应该向所有高于自己水平的人学习。孔子的话是关于向人学习形而上的认知,韩愈讲的则是关于求学的现实问题。我跟彭飞医生感叹道:也许只有像我们这样的访问学者才有机会深刻感知到别人发达国家到底领先在哪里。因为但凡向人求教不光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还需要有充足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求教变得有的放矢和重点突出,才能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批赴意大利研修学习团成员、重症医学科 周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