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全国唯一!我院一举囊括2019中国医师节3项“国字号”荣誉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9-08-19
    A+ A-  

    本站讯 8月17日至18日,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弘扬崇高精神,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的2019“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上发布了全国“人文爱心医院”、“人文爱心科室”和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评选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评“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心血管外科获评“人文爱心科室”荣誉称号,消化内科罗和生教授荣获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本届大会上,我院集体和个人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唐其柱院长、李平湘副院长,心血管外科王志维主任、蔡馨护士长,消化内科罗和生教授在大会现场






    以人为本,全力打造“病人满意的医院职工幸福的家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人文爱心医院建设纪实

    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服务宗旨,并贯穿到诊疗全过程。从关心、理解、尊重患者为出发点,以病人为中心,推行“四化医疗”,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就医满意度,让患者在就医全程持续感受医院的关爱和温暖;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服务医改,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行人道主义关怀;医院始终坚持关爱员工改善民生,凝心聚力提升“幸福指数”,医院坚持以人文优服务,以人文促管理,以人文提质量,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医疗服务氛围,将医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努力向世界一流医院迈进。


    全员参与,全方位完善人文爱心医院建设网络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和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人文爱心医院建设和管理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传承百年“红色基因”,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把党的组织嵌入医院的管理架构,切实承担起“高定位、把方向、树目标,讲正气、管大局,建机制、强组织、育干部、抓思政、严意识,聚人才、促公益、重民生、保稳定、创文化”重大责任,在全国医院中首创实施“把支部建在亚科上、把总支建在三级学科上、在二级学科和原有总支基础上成立分党委”的党建战略,建立起“院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医院四级党组织架构,为建设人文爱心医院提供了有力抓手。

    医院坚持以“科学 友善 良知”为核心,以建设“病人满意的医院 职工幸福的家园”和“世界一流医院”为目标,培育和弘扬“敬业求是、埋头实干、不畏艰难、勇于超越”的医院精神。在履行医疗、教学、科研、社会责任等功能的实践中,以完善医院“文化建设六大体系”、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从核心价值观、医院精神、服务理念、使命愿景、医院战略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完善了医院文化建设体系,开展“书香人民·助力一流”读书活动,着力打造富有创新活力为核心的医院文化。

    医院高度重视主题教育与典型引领活动。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江洪教授、“全国医德标兵”宋恩峰教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曹来英、唐其柱教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沈吟、余锂镭、肖璇、管茜、阳莉沙等一大批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救助病患的医护人员屡见不鲜,积极传播“人民好声音”,在全院形成宣传典型、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一院好人护佑生命,人民仁医享誉华夏”成为职工的行动自觉。


    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与满意度

    医院以“理解、尊重、关爱、满足”人的需求为基本导向,坚持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医院管理,实行“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的激励机制,着力解决“病人最为关心、影响医院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病人满意度。

    医院根据新形势发展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四化医疗”(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和个体化)的概念和措施,以“尊重人格、权益平等、人文关怀”为原则,使诊疗从病本化向人本化转变、从治疗疾病向挽救生命转变、从祛除疾病向保存功能转变、从祛除症状向延长寿命转变,以不同患者具体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针,对每个病人进行最适宜治疗,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维护患者权益。

    医院同时多措并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病人就医获得感。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进行流程改造,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从预约到住院全过程的服务,改善就医感受;打造移动互联网医院,实现从预约、查询、支付到随访的全过程无缝衔接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加强医疗行为监管,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范围,规范药品及耗材使用,控制医疗费用。

    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成功打造出一批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开展了以内科微创诊疗、外科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肿瘤精准防治等一大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临床诊疗技术。组建跨省“空中救援医疗协作联盟”,鄂豫湘赣皖5省近百家医疗机构加入。以航空医疗救援常态化为标志,打造“三通四联两中心”的急救体系,极大提高门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效率。


    服务医改,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医院始终高擎“人民”大旗,充分发挥三甲公立综合医院的带头作用和辐射力,将推进医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人道主义关怀作为人文爱心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与创新医改的“人民样本”:坚持长效“精准医疗帮扶”,彰显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借助医疗“互联网+”力促大病不出县;组建专科联盟让专病得以专治;创新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这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医改举措,不仅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更让老百姓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医改红利。

    近30年来,医院共为湖北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多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百余名基层患者免费治疗摆脱因病致贫困境,为超过百万基层患者提供义诊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物资设备超过千万元,在荆楚大地奏响“精准医疗帮扶”的强音。党的十九大以来,医院党政领导更是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精准医疗帮扶”,彰显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

    医院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了托管、联合、协作、合作、支援等5种医联体模式,先后托管多家省内医院,并与海南昌江、河南息县、固始及省内40余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创造性建立湖北首个“省县乡村”四级医疗联合体,创造性建立湖北省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医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绝大多数健康问题。

    医院首创与武汉市青山地区社区医院联合开展“三甲医院医生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每年开展50余次义诊下基层活动,在实现医疗服务成果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把优质医疗资源强有力地输送到“毛细末梢”,构建一张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同质”医疗服务网。

    医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援藏援疆、援外等方面认真开展工作。先后派出30余名医护人员分赴西藏、新疆及阿尔及利亚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派出医疗队远赴西藏山南地区开展先心病患儿救治工作,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同时,近年来院领导带队在省内恩施、红安、罗田等地的医疗精准扶贫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关爱员工改善民生,凝心聚力提升“幸福指数”

    医院始终把职工幸福家园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之一,采取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来保障民生建设,让广大干部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医院的关怀。

    医院设立湖北首家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室,给全院职工搭建“心理减压阀”,为医患关系注人“润滑剂”,让医务工作者以正常情绪投入工作,更好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体现“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关怀”的医学人文精神。

    医院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实施意见》,创新实施科室临退休人员的退休前谈话和座谈会制度,定期举办为离退休老同志集体祝寿等活动;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职工,以及援藏、援疆、援外职工家属活动;做好生病住院和特困职工慰问,加大职工帮扶力度,提高慰问标准;建立合同制员工入会制度,严格落实会员工会福利;依法依规进行全院范围内的职工工资调整,按标准将工资落实到位,受到了医院职工的高度赞扬。

    医院关爱青年成长。连续举办青年座谈会,充分调动青年骨干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打造新媒体青年文化平台,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在五四青年节举办“人民朗读者最美家书”、“最美诗词”活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关心职工生活,举办“温馨港湾·幸福人民”集体婚礼,开办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搭建单身职工婚恋服务平台;为职工发放健康体检、全薪年假、节日慰问、心理抚慰在内的一系列“大礼包”;常年开展包括职工健身运动会及足球队、篮球队、健身队、乒乓球队等各类融趣味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文体活动和竞技竞赛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职工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职业幸福观,营造医院内部团结和谐、亲如一家的“家文化”氛围。


    爱满人间,医心为民

    ——心血管外科人文爱心科室创建纪实

    太极、乒乓球、掰手腕、拔河……2018年9月19日下午,一场激情澎湃的运动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行。参加运动会的30多位运动员们都是在该院心血管外科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完全康复的“换心人”。

    2018年全国心脏移植数量显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心脏移植数量位居全国第五。自2013年开展心脏移植工作以来,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带领团队与其他器官移植团队还联手实现了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7天完成4台心脏移植手术等诸多壮举,这是心血管外科团队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一个又个奇迹。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创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湖北分中心,中南地区心血管病技术协作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病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是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建设专科。经过五十余年的精心建设和发展,心血管外科已经形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年手术量位居中南地区前列。

    学科于1963年在湖北省率先开展心内直视手术及低温体外循环手术,1980年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婴儿(10Kg)心内直视术,近年来又在省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涉及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心脏病和大血管疾病三个亚专业,促使传统的心外科手术向病种复杂化和手术微创化的方向发展,手术疗效显著。以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胸腔镜下先心矫治术、Hybrid杂交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充分简化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人预后;随着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增加,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全弓替换手术+象鼻支架植入术、全胸腹主动脉联合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高难度手术成熟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挑战常规 为患者减轻损伤和痛苦

    心脏直视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技术,常施行于儿童患者。常规手术方式要锯开胸骨,让心脏完全暴露。由于胸骨被打开,患儿胸前就会留下蜈蚣一样的伤疤,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这个伤口将成为患儿心灵的阴影。心脏的病治好了,心灵的病却挥之不去。

    早在1999年,在王志维主任的带领下,心血管外科团队尝试着用腋下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不开胸,从患者腋下切一个约10厘米小切口,从这个小小“窗口”给心脏做手术。

    与直接在心脏上做常规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医生视野受到极大限制,拼的是医生的功力和经验。常规手术直接用手打结,微创手术用器械缝合,功力不足,很容易缝不牢,导致心内残余分流及出血等并发症,使手术功亏一篑。

    突破常规要冒风险,王志维带领团队愿意一试: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最大可能地减轻病人的损伤和痛苦,这是医学进步的方向,是医生这个职业的本质。

    成功开展世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成功率高达98%,极大降低了高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风险,年手术量居全省之首;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挑战主动脉夹层这一灾难性疾病,填补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减少患者损伤,王志维带领团队又将微创心脏外科技术拓展到大血管疾病领域,成功开展了“外科手术搭桥+内科支架置入”的一站式杂交手术这一当前世界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最新技术,其研究成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基础及复杂升弓部大血管手术技术创新》,亦被评为了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次次挑战常规,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病人承受的手术创伤大大减少,心脏功能恢复更好,手术费用支出大大降低,让更多患者受益,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体恤职工,关爱文化显真情

    “上联:修心补心换心欣欣向荣,下联:身姿影姿神姿孜孜不倦,横批:爱岗敬业”,2019年春节前夕,历经科室征集、网上投票,一副由心血管外科医务人员自创的春联在医院引起了不小轰动,这幅春联体现了心外科的专业特色,表达了全科员工对科室发展充满自豪和信心,以及“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里爱岗敬业不只是口号,每一位员工都持有乐业态度,关爱患者,关心同事,自觉将个人和科室发展紧密结合。管理团队定期与科室职工进行谈心谈话,了解职工工作及生活上的困难,第一时间给予帮助。通过举办如新入员工迎新会、逢年过节慰问会等系列活动,发扬科室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让职工时刻感受到科室的温暖,增强科室凝聚力。

    科室关爱员工学习生活,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批组织科室员工开展集体活动,放松身心,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护工都一视同仁;鼓励公休,弹性安排,个人在全年范围内可以分批次休息,尽可能地照顾妊娠工作人员,每每遇到恶劣天气,员工主动请求到科室值班之事屡见不鲜。

    科室定期组织以“发扬人文医学精神”为主题的青年成长的主题沙龙,邀请兄弟科室的优秀人才进行经验分享,鼓励青年医生和护士不断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医务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努力,科室在科室人文文化塑造,助力青年成长以及传统人文精神传承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使得科室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服务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成绩突出,多次荣获各类表扬表彰。


    不忘公益,为先心患儿送去新生希望

    醉心科技创新,不忘社会公益。从2000年开始,心血管外科团队就一直走在扶助贫弱的公益之路上。在王志维主任的倡导下,医院对贫困先心病患儿减免手术费用,并与多家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大量公益补心手术,受到社会极大赞誉。

    西藏地区因高海拔、高寒等原因,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地。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西藏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卫生计生委每年将帮助西藏山南地区救治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基本完成现有0——18岁具有手术指征和介入指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救治,并对所有来汉救治的患儿手术费用给予专项补助。

    在2012年心血管外科成功开展首次西藏山南先心患儿爱心救治后,2017年6月下旬,王志维主任主动请缨,与医院心内科、超声科专家一起,远赴远赴西藏山南地区乃东、曲松、琼结、加查四县,共计筛查了128名疑似先心病儿童,并最终确诊了12名患儿转诊来汉接受免费救治。这批患儿中,年龄最小的仅1岁,最大的10岁,分别患有卵圆孔未闭、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各类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

    当年9月,这批患儿来到人民医院,分别接受手术、内科治疗,王志维带领团队,严格按照先心病临床路径标准规范诊疗行为,制定了藏族转诊先心病患儿医疗救治方案,协调安排专门病房,与相关科室密切配合,为患儿开通了“接诊—检查—手术救治—出院”的一整条绿色救治通道,为这些孩子的顺利康复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彰显了团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爱心情怀。


    温馨细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我从来没体会过这种感受,太暖心了!”2018年腊月二十九中午,心外科仍在住院的病友们收到了来自科室医护人员的特殊新年礼物: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个个象征平安吉祥的红苹果,一声声情真意切的新年祝福,让病房处处承载着热情,洋溢着温暖,也让病友们暂时忘却了疾病带来的伤痛。这天,心外科的医生护士主动放弃调休,到科室包饺子,送给留院的病友,护士们巧手自制的装饰品将病房装点得喜庆祥和,年味渐浓,午饭时间,在王志维主任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一起走进每个病房,给留院病友们送上特殊的新年祝福。

    人间最美芳菲处,落英缤纷又一春。2019年3月26日,在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三例、中国大陆第一例“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奇迹的的患者李先生和医护人员,在该院广场草坪联手种下一株“心生树”,共贺新生。

    该科始终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温馨的诊疗及护理服务始终是科室的重点工作。一声问候、一个帮助、一个微笑、一声道别,科室为病人提供“四个一”服务,让病人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享受到家的温馨,爱的关怀。将“全程管理、细节管理、闭环管理”的理念贯彻在患者就医的全程中,为患者营造安心、放心、温馨的就医环境。首问负责制是科室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针对每一位患者提出的问题,每一个人都认真对待并且给予及时的解决,不拖延、不推诿,使患者在门诊及住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无缝对接,病人满意度及口碑在同类科室中名列前茅。

    深厚的人文沉积,锐意进取的领导,充满干劲的员工,乐于奉献的医护,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奋进、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心外科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团体里,患者的感受,越来越亲切温暖。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就是最好的评价。络绎不绝慕名前来的患者,就是最好的口碑。


    “白求恩式好医生”

    ——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罗和生教授


    罗和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湖北省省医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常委、湖北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先后获卫生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城好医生”等诸多荣誉称号。


    “一个医生或护士是不应该在伤员面前昂首而过的。”罗和生教授对白求恩的这句名言记忆深刻。“放到现在来说,医生也不应该在病人面前昂首而过,要有爱心和同理心。”罗和生教授如此诠释“白求恩精神”。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医近40年,他始终坚守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无论是年轻时候上山下乡为农村医疗事业贡献力量,还是后来出国深造、回国后继续以自己所学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罗和生教授始终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严谨之心、对患者的责任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人民健康的医者初心。

    面对病患,他是亲切和蔼、技术精湛的好医生。出诊时即使就诊患者再多,他始终都会耐心地聆听每一位患者诉说病情,认真问诊,详细记录病例,并针对性查体。即使是对那些没有挂号、请他帮忙看结果的患者,他也是不厌其烦地接过他们手中的资料、化验结果,仔细告诉注意事项,必要时才开具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患者,他更是认真负责,针对疑难危重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及用药方案。

    医病又医心。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这类患者往往做了诸多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却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消化科医生,罗和生教授在医好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还要花很多时间给他们做心理疏导,积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给他们勇气和信心,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年来,罗和生教授紧跟消化专业发展趋势,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消化系内镜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他在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研究与诊治方面及消化系统疑难杂症颇具心得,同时积极倡导开展一系列消化心身疾病诊治实践与研究,实效与成果显著。多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级奖6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0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6部。

    定期组织科室公休座谈会,征询住院病人和家属对科室管理的意见建议

    面对同事,罗和生教授是平易近人、不吝赐教的好老师。对于消化内科乃至大内科的疑难杂症,他总有独到的见解。这与他扎实的理论基础、长期的文献阅读以及敏锐的临床思维密不可分。每次教学查房时,他特别乐意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与年轻人交流思想,让青年医生受益匪浅。他既是消化道疑难杂症的“终结者”,更是学生们医学生涯的“领路人”,目前已培养博士生近50人,硕士生近70人,为消化病学乃至大内科的临床医学教育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担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期间,罗和生教授带领科室团队开拓拼搏,学科发展迅速,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在省内领先,部分重大技术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先后获评湖北省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湖北省消化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的临床及科研平台。

    作为湖北省消化专业领军人物,罗和生教授先后担任湖北省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湖北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并在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任职,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学术工作和新技术新业务基层巡讲推广活动,为促进湖北省消化专业水平和学术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分级诊疗、造福基层病患,做出了一位医者“白求恩”式的突出贡献。(文/高婷 图/刘瑜)

    全国唯一!我院一举囊括2019中国医师节3项“国字号”荣誉

    8月17日至18日,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弘扬崇高精神,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的2019“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