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央视网: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
    发布:央视网 时间:2020-03-02
    A+ A-  

    央视网消息(记者 朱春燕 通讯员 杜巍巍 邹亚琴)2月23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35天、多次主动拒绝“换防”后,陈春丽和她的战友们终于被医院“强制休息”。从危难时刻顶上“火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长,到被强行按下工作“暂停键”,陈春丽说,只要休息一天,我就能“满血复活”,重上抗疫一线。

    临危受命顶上“火线”

    发热门诊,是医院和新冠肺炎患者之间的第一道承压阀。工作其中的医护人员,也是感受疫情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

    今年1月中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扩大了发热门诊的规模,并从多个学科紧急抽调护士组成护理团队进行增援。1月20日,担任产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会小组长、教学组长的陈春丽,接到医院护理部电话,考虑抽调她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

    “你家宝宝才8个多月大,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电话里,护理部老师关切地询问。“不用考虑,我随时可以!”放下电话5分钟后,陈春丽就出现在了发热门诊,并与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工作人员一起,立即开始对新的发热门诊进行规范布局。在长期驻守发热门诊的感染科陈剑清老师的指导下,新增配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人员迅速掌握了相关院感和防护知识。

    此后,每天早上7点不到,陈春丽就到达发热门诊。物资补给、人员调度、场地准备,人员培训、规范流程、制定预案,关注动态、安抚情绪、监督落实……在门诊管理服务部统一指挥下,陈春丽、宋芳芳带领护理团体每天忙到晚上9点才离开。随着疫情进展,她和丈夫商议,将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一心一意坚守防线。

    疫情爆发后,发热就诊患者一度特别多。最高峰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了1100多名患者。刚搭建的医疗设施还不完善,病人剧增且候诊时间长,部分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焦虑、情绪失控,还有患者咳嗽、打喷嚏没有使用纸巾……没有时间犹豫,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陈春丽他们勇敢地站到了发热人群中间。人员聚集,就拿着小喇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有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护士就上前传授咳嗽礼仪;病人检查完后,护士提醒他们再戴口罩,消毒双手,避免传染源的二次传播;候诊的患者累了、渴了,护士还为他们准备好凳子和开水……发热门诊护理团队尽一切可能安抚好排队患者的情绪,维持了正常的救治秩序。

    1月28号下午2点左右,一位发烧昏迷的老人被家属推向发热门诊,陈春丽从发热门诊出来时正好在碰到。眼见病人情况危急,她顾不上穿防护服,赶紧和家属一起将老者推到急诊科抢救。陈春丽说,那一刻,好像为了救人啥也顾不上。所幸,她的这次“暴露”,没有招致更大危险。

    将高风险工种“标准化”

    2月5日,武汉市各区接到一个“硬核”任务:三天内完成全部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核酸采集的标本主要是咽拭子,这需要采集人员、特别是发热门诊的护理团队经过规范化培训、有丰富的经验,才能高效采集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陈春丽介绍,采集鼻咽拭子,是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风险最高的工作。取标本时,发热患者要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采样管刺激鼻腔时患者还可能会咳嗽打喷嚏,这极大增加了护士暴露感染的风险。这种高危风险,陈春丽她们高峰时每天要冒500多次。

    面对这么大的检测量,怎么才能又快又好采集标本,同时降低自身感染风险?这是陈春丽琢磨最多的事情。通过和检验科多次沟通了解样本需求,加上在日常采集中积累的经验,陈春丽带领的护理小组总结出一套“标准化”采集流程:确保标本采集的正确以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又用适宜的手法减轻病人采集时的不适。

    为让31人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都能掌握这一技能并预防感染,陈春丽她们还专门录制采集鼻咽拭子小视频。这一视频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后,受到奋战发热门诊一线的国内护理同行的高度赞誉。

    陈春丽认为,与新冠病毒这个全新、危险而且狡猾的敌人交手,一定要做到科学防治,要把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操作制度化,同时强化监督,这样才能保证不放过一例潜在病患,同时保护好医护自身安全。她带领同事制定了各种预案、流程、制度,同事强化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一个多月下来,陈春丽和同事们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

    连续工作到第18天时,陈春丽的丈夫心疼地提醒她,新闻里报道了许多因为连续工作而猝死的案例,希望她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但陈春丽说,疫情当前,她还能多撑一会儿,以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连续工作到第22天时,她感觉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有点不能走路了。瞒着丈夫,陈春丽悄悄去做了个磁共振,幸而情况不是太严重,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感觉好一些,也就没再去管它。得知情况后的丈夫赶到医院来看她,却也只能远远地再三叮嘱。

    最让陈春丽欣慰的是,发热门诊医护团队在接诊近万名发热患者的同时,至今保持着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记录。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

    2月10日,本来是第一批上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集体换防”的日子。9日晚上,陈春丽在微信群里向战友们通报了这个信息。

    出乎她意料的是,31位战友一致表示,自己已经熟悉了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知道如何正确做好自身防护去服务病患,坚决要求继续留守岗位。他们说,“我们坚守,能保护更多的姐妹”。

    坚强的陈春丽在那一刻哭了。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里大多是90后,在这种考验中,他们不仅挺住了,还集体“拒绝换防”。她说,战友们的昂扬斗志和坚韧不拔,是自己坚定战胜疫情信心的最大动力。

    去年刚入职的95后机动护士王斌是这31位勇士中的一员。搬运物资时恰逢下雨,作为团队里5名男护之一的他忙碌一天,出了五六身汗,晚上高烧不止。2天后不烧了又主动申请上班,他向陈春丽请战:不要给我排病休了。看见你们都在一线奋斗,我在家里歇得着急。陈春丽那一刻只有感动,回复他“再休息一下,休息好后才能更好的上班。”她全然忘了,自己已连续工作多少天。

    每天很晚回家的她,不敢与孩子和亲人视频。懂得女儿心思的母亲,会把她孩子熟睡的样子给陈春丽拍照发过来,让她放心。“春丽,看见你在发朋友圈我就放心了。”2月12日,陈春丽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医院抗击疫情的信息。妈妈发来的信息,又一次戳中了陈春丽的眼窝。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她笑着和妈妈视频。她告诉妈妈,自己一切都好,不要担心,一定要保重身体带好孩子。

    2月2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赶到发热门诊,宣布了医院对陈春丽等人的“强制休息令”。这一支高强度工作的31人团队,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

    “有太多像陈春丽这样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了。他们为了救治患者,冒着高风险、甘愿牺牲。”孙璇表示,“强制休息”能确保一线医护的身心健康。“合理轮休,才能更好对抗病魔。”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党员的初心,这就是护士的天职。在抗疫火线,陈春丽和战友们一道,心中有患者、心中有战友、心中有家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最初的医学誓言,把初心使命展现在疫情防控的战场。

    央视网:【战疫最前线】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

    央视网: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

    央视网消息(记者 朱春燕 通讯员 杜巍巍 邹亚琴)2月23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35天、多次主动拒绝“换防”后,陈春丽和她的战友们终于被医院“强制休息”。从危难时刻顶上“火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长,到被强行按下工作“暂停键”,陈春丽说,只要休息一天,我就能“满血复活”,重上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