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胡蔓、通讯员杜巍巍、黄京京)“炎症风暴”多次侵袭、氧合指数跌落至1%、心脏一度骤停。2月2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救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严先生,终于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呼吸机,身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他三次死里逃生,得益于“人民-华西”联合医疗队组织的多学科MDT团队的精准救治。
2月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6病区收治了一位重型新冠肺炎伴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严先生入院时胸闷、气喘明显,呼吸困难,科主任吴雄飞带领医护团队接诊后,立即制定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一级护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抗炎、抗病毒、抗感染、化痰等。经过精心救治后,严先生情况好转。
2月11日下午,严先生的血氧饱和度突然降到79%。急查血液检验结果显示,“炎性风暴”突然来袭。虽然,病情加重已在医生意料之中,但进程之快,始料未及,必须马上进行血浆置换,否则会出现多脏器衰竭危险。吴雄飞立即组织王娟医生和透析室护士长王艳奎商讨,决定由东院区“血液净化小分队”出手,采用热循环双重血浆置换术(DFT)、EC-2A20膜型血浆分离器行CVVH、血浆透析滤过(PDF)多种血液净化模式,清除炎症风暴因子。持续近6小时治疗后,严先生体内炎症因子得到有效清除,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医护与患者共同抗争病魔的斗争,不断面临病情变化。2月20日上午,严先生排便后突发呼吸困难,炎性因子再次急剧升高,命悬一线。
吴雄飞迅速评判,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医护团队迅速联动,联系麻醉科“插管小分队”会诊插管。因16病区原为肾科病区,不具备有创呼吸机管理条件,吴雄飞在东院区“战时医务处”微信群紧急求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在“战时医务处”紧急协调下,人民医院和华西团队组建起MDT团队,共同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正当人民医院肾科吴雄飞主任团队、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赖巍医生团队及东院区麻醉科乔芊芊医生“插管小分队”准备插管相关事宜时,严先生的病情急转直下:氧合指数掉到个位数,呼吸频率高至80次/分,氧饱和度只有67%,血压测量不出,大小便失禁。所有医护人员立即投身到紧张的抢救中,再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此时摆在“人民-华西”联合医疗队面前的,是一道难解之题:不及时气管插管,患者随时会出现炎性风暴引起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如果行气管插管,患者目前的身体条件不一定能承受插管过程中的风险。联合医疗队快速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必须插管。
考虑转运途中存在风险,联合医疗队决定在16病区就地先插管、稳定呼吸功能后再转科治疗。在严密防护下,东院区麻醉科“插管小分队”迅速出手,拥有40余次为新冠肺炎患者紧急气管插管丰富经验的乔芊芊医师,几秒钟内即插管成功;华西医院赖巍医生团队快速连接并调节有创呼吸机,患者氧饱和度迅速上升。所有人暂时松了一口气。
不料,2分钟后患者氧合指数再次直线掉落,低至1%,心跳骤停!在场所有医护人员迅速合作进行抢救,心肺复苏、静脉给药……2分钟后,患者的心率、氧饱和度重新升起来,并一步步回到安全值。
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所有人的衣服早已全身湿透。患者病情平稳后,16病区护士长徐进紧急联系转运电梯,备好氧气筒,协助华西赖巍医生、肾科刘娜医师将患者平稳地转运至23病区。经过华西医疗队精心救治,三度大难不死的严先生6天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呼吸机使用鼻导管吸氧,双肺炎症逐渐好转,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作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东院区2000多医护人在全国10省市12支医疗队、1600余名外援医护的支持下,多次组建“战时联合医疗队”,“一人一策”精准治疗,争分夺秒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