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跪地为患者处理压疮
楚天都市报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杜巍巍
4月7日,援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21支外地医疗队全部撤离,目前仍有39名新冠肺炎患者在东院治疗。而该院最后的危重症患者,全都集中在东院区ICU的8张病床上。
这8张病床,接管了上海、齐鲁、华西、辽宁、重庆等医疗队撤离前托付的最危重病患。医护人员一手支持肺功能,一手抗炎抗感染,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拔河争夺生命。
全天候监护,紧盯各项生命指标变化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从1月中旬投入战疫一线,至今已坚守在ICU三个月,他坦言最后的救治任务十分艰巨。目前的这8位患者,都是住院时间较长、基础疾病重、病情十分复杂的患者。其中超过70岁的有6人,年龄最大的90岁,长期依赖呼吸机。65岁的崔爹爹上机ECMO(俗称人工肺)已近60天了。
1月23日,崔爹爹确诊新冠肺炎入院,2月16日转入ICU,第二天插管,上了有创呼吸机。2月18日病情恶化,用上人工肺暂时保住了生命。随后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华西医院接管的病区。4月6日,华西医疗队撤离,用人工肺近50天的崔爹爹转入东院重症病区,由周晨亮团队接手治疗。
上了人工肺系统,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这时最考验医护人员的细致与观察,治疗团队必须24小时密切监护,随时盯牢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根据指标动态调整流量、呼吸机参数。
由于崔爹爹用人工肺时间太长,存在导管感染和氧合器效率下降,4月10日下午6时,周晨亮团队给他重新置换一套人工肺管路和插管,一口气忙到深夜十二点。团队成员全身湿透,他们的护目镜上满是雾气、汗水,连鞋子都汗湿了。
目前,崔爹爹情况稳定。
护士跪在病床边,为患者处理压疮
“别担心,经过这次的清创和换药,你的压疮已经在慢慢愈合了。”隔离病房内,压疮护理小组的两名护士,由于病床较矮跪在地上为患者大伟(化名)处理压疮,护目镜内早已汗如雨下。大伟是她们上午处理的第8个患者,她俩早上9时进入隔离病房,已经工作了4个小时。
35岁的大伟,是重症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在先后上了25天人工肺、50天呼吸机后,才从生死线上活回来。由于长期在病床上不能动,产生了面积较大的压疮。经过压疮护理小组细致的换药、清创、人工皮负压引流,大伟的压疮在慢慢愈合中。
“压疮,是危重症患者在治疗后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入住我们科的8名患者都有压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ICU护士长熊芙蓉说,压疮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医院十分重视,成立了压疮护理小组,由东院2名国家级伤口造口治疗师,带领护士共同完成日常压疮护理。后期,还会有骨创伤救治专家加入,有些药物溶不掉的压疮血痂,还需要手术清创。
一人一方案,高龄患者脱离呼吸机
“我们陪老人一起挺过来了,这也算是小小的奇迹。”4月12日,一位78岁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后,周晨亮欣慰地说。
江夏78岁的舒爹爹,身患冠心病、肾衰竭多年,每周都要去医院做透析,2月3日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入住当地医院,3月17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齐鲁医疗队接管的病区接力救治。4月1日,齐鲁医疗队撤离,气管插管半个月的舒爹爹转到重症监护病房。
“舒爹爹当时肺部感染非常严重,评估可能活不过3天,救治难度非常大。”周晨亮介绍,经过连续48个小时的抢救,终于将舒爹爹的生命体征平稳了下来。接下来,周晨亮在治疗上格外关注如何控制老人体内的多种耐药菌感染。
ICU医疗团队很快将病人一个月以来的病程整理得清清楚楚。综合前期用药史和近期的病原微生物培养药敏结果,优选出最有效的抗感染用药方案。果然,在更换了抗生素使用方案之后,舒爹爹肺部和体内的感染逐渐得到比较好的控制。4月12日脱离了呼吸机。周晨亮十分欣慰,“尽管老人目前还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但是我们终于陪老人一起挺过来了。”
一手支持肺功能,一手抗炎抗感染,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照顾下,90岁的张爹爹也于4月13日脱离了呼吸机。据悉,90岁的张爹爹,住院2个多月,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病史,呼吸机也上了一个半月,但迟迟不能脱机。接手张爹爹的治疗后,周晨亮同样将尽快为患者脱离呼吸机,作为救治的关键。第一时间优化抗感染方案,多种手段调整病人内环境,同时加强营养治疗,为脱离呼吸机创造最佳条件。4月13日,张爹爹成功脱离了呼吸机。此外,79岁的齐婆婆,73岁的吴爹爹,也都在使用了一个半月左右的呼吸机后,于近日顺利脱机。
“每一个病人,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去救治。不管年龄、不分病情,不放弃每一个人。”周晨亮坚定地说。接下来,他有信心和他东院的近千名战友们一道,在一人一策、精准施治上持续发力,继续为患者拼出一个个生命奇迹。
楚天都市报:拼出一个个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