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杜巍巍 邹亚琴
“不好,患者血氧饱和度掉到60%!”时间就是生命。朱霆双眼紧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每一个些微变化。他知道,气管切开的刹那,剧烈的胸腔气流就会携带着新冠病毒喷薄而出。
就在患者呼吸功能完全崩溃的一瞬间,没有丝毫犹豫,他将手术刀划下去,插入气管套管,将硅胶内管从套管植入并固定,接上呼吸机……一系列毫厘不差的精准动作,一气呵成,在15分钟内完成。
“65%,80%,97%”,床边监护仪上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患者生命体征重回稳定。2月28日下午,在与死神的“抢人”大战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耳鼻喉科主任朱霆带领的3人党员“气切小分队”,又一次获得了胜利。目前,这场与死神较量的“决战”比分是10比0——小分队10次出手,10位垂危患者全部转危为安。
对于已进行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如果7至10天不能拔管,就需要做气管切开手术。气管切开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日常操作来说,并不复杂。但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强的呼吸道传染病而言,就要慎之又慎。
每次手术前,朱霆他们都要做好三级防护,2层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脚套……与其他同事不一样的是,他们还要戴上正压头套和4层手套。
气管切开对主刀医生的视觉与触觉要求很高。头套上的水蒸气会阻碍术者的视野;双手戴的4层手套,让执刀的手指几乎感觉不到东西。在视觉与触觉双重“失灵”的情况下,每一次手术,朱霆和队友需要丰富的经验去完成。
2月20日,东院区耳鼻喉科接到重症医学科的紧急求助电话。一位70岁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只有60%,亟须气管切开,否则患者很快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与驰援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讨论后,决定请“小分队”操刀。
朱霆带着丁永军、邓智锋换好防护服、带上气切包,第一时间赶到了重症医学科病房,与在病房支援的新疆医疗队重症组组长杨建中携手上台。摆体位、铺治疗巾、评估、麻醉、气管切开……虽然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但大家的动作轻柔、迅速。一系列精细的经皮气切手术操作后,重新连上呼吸机,患者邹爹爹的气道风险降低,舒适度立马改善。而“小分队”的所有人,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朱霆说,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抢救,气管切开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一定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