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联动”体系运转5年来,湖北地区主动脉夹层救治率达到8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9%,更使救治半径缩短了73.8%。
3月18日,在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上,学会首任主委、心血管外科最高荣誉“金刀奖”获得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透露,将继续推动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湖北各医院对以主动脉夹层为代表的恶性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
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等为代表的心脏大血管恶性病变,是最为凶险的心脏疾病。此类患者整个胸主动脉血管壁“薄如蝉翼”,平时的咳嗽、弯腰甚至情绪波动,都有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出血而瞬间死亡,根本无法抢救。由于起病急、进展快,自然死亡率高达90%,一度成为世界性医疗难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诸多世界级医疗创举。刘瑜摄
2005年以来,王志维带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不断“挑战人体极限”,率先在湖北省内开展“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置换”和“外科手术搭桥+内科支架置入”的一站式杂交手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心脏大血管恶性病变。一系列创新手术方式将病人的存活率从以往不足10%提高至95%以上,15年来拯救了近5000例患者生命。团队研究成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基础及复杂升弓部大血管手术技术创新》,获得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还攻坚心脏移植领域,完成了心肺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等诸多创举。
据了解,由于主动脉夹层的救治对于医院整体实力以及心外科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极高,以往湖北基层患者在发生主动脉夹层后,只能通过救护车长途转运送到武汉少数几家医院救治,而很多患者往往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
近年来,王志维在带领团队全力提升救治能力的同时,率先创建起“首诊医院明确诊断、就近地市三甲医院手术治疗、省部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的湖北三级医院联动机制:利用远程互联网会诊体系,对湖北省内基层医院进行治疗策略及手术指导,使众多主动脉疾病患者在地市级医院就能得到有效救治,无需转运奔波。
王志维介绍,依托湖北省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完善双向协作平台和急性主动脉疾病立体救治体系,可将先进术式下沉到省内各级医院,显著提高患者救治率,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学会还将建立分级培训体系,有效提高湖北心血管外科医师规范化诊疗水平。同时健全主动脉疾病患者数据库,完善中部地区主动脉疾病手术标准化流程,推进急性主动脉病患者的个体化和标准化治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通讯员杨岑、杜巍巍)
相关报道:
光明日报:救治半径缩短73.8% 救治率达80%: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成效显著
中国科技网:“三级医院联动” 湖北主动脉夹层救治率显著高于全国
湖北日报: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联网”
长江日报: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联网”
荆楚网: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联网”
武汉广播电视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建设湖北省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成效显著
武汉新闻综合广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建设湖北省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成效显著
长江日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建设湖北省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成效显著
北青网: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联网”
湖北身边的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建设湖北省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成效显著
荆楚名医汇:湖北主动脉疾病急救体系“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