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医者榜样】黄从新:一生只为这颗“心”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1-08-20
    A+ A-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杨岑 他是一位医生,从医40余载,一辈子就想当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是他毕生追求的最美妙旋律;他是一位学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推动者和领路人,引领中国心脏介入治疗进入黄金时代;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追梦人,年过七旬仍躬耕不辍,为湖北“323”攻坚工程贡献智慧,为人民健康事业奉献终身。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他说:“一张健康网,一生健康情!”为实现这个梦想,这位年过七旬的“追梦人”,仍不辞辛苦带领团队奔跑在荆楚大地。

    听心音,只为一声声健康的心跳

    “叮铃铃……”不久前,清晨的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尚在睡梦中的湖北宜城李先生。电话这头是设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湖北省心电大数据中心”医生石少波。“远程心电监护警示:您已发生较为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请速到最近的医院就诊。”万幸的是,经及时诊治,李先生摆脱了心脏性猝死危险。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牵头承担的“基于大数据的可穿戴心电监护和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造福心血管病患的众多场景之一。4年多来,该项目已累计筛查出超过10000例患者并挽救生命。

    从听诊器传来的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从监护仪器上看到的是规律而起伏的波浪线,对每个心内科医生来说,这都是毕生追求的最美妙旋律和曲线。

    “在疫情之前,我的每个专家门诊都会限号15个,就是为了能有充分的时间‘视触叩听’,而听就是听诊,这对心脏科医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基本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听诊器,就能让患者避免很多并不需要的检查。”黄从新说,对于心内科医生来说,听诊器就像一支枪对于一名战士一样重要;即使心电图、X线、超声、CT等检查已经很普及,但听诊这项基本功仍然不可取代。听诊可以对心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等做出诊断。

    从医40多年,成功救治过数以万计的病患,但让黄从新始终难以释怀的是上世纪80年代,自己在读博士期间接诊的一个14岁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来自周边县市,妈妈说他上课上的好好的,会溜到桌子下面,过一会又自己爬起来了。黄从新当即判断小伙子应该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通过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了他的判断。但面对要装一个能除颤的起搏器,需要十几万元的费用,家长实在无能为力。出院时,黄从新叮嘱男孩妈妈,每周一定要给他发来一份男孩的心电图。就这样,在如约收到3个星期的心电图后,第4个星期,黄从新迟迟没有等来心电图,原来,男孩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已经离开了……此事,对于刚刚从医不久的黄从新来说,一直难以释怀。也让他暗下决心,此生要在心律失常领域,死磕到底。

    治心病,给万千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让所有中国人,包括最穷苦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是黄从新的信条和人生追求。

    从寒门走来,他深知基层百姓的苦和难,也一次次送医送药到基层。他清楚地记得,1999年8月,带领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223位专家“重走长征路”来到革命老区红安,“我们来到一个家徒四壁的人家,妈妈是哑巴,哥哥是肿瘤患者,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我的听诊器听到女孩胸前呼噜呼噜杂音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回忆起这一段,黄从新教授满是感慨。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百姓看病难,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在国家大力实施新医改的背景下,时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的黄从新,敏锐把握医改新动向,并掷地有声地提出,“医院姓‘公’,就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要让更多患者享受医疗技术进步的成果!”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医院在省内率先实施了组建湖北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组建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俱乐部、以省级龙头医院托管县市级医院构建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创新举措。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成果共享,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大医院的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全面提升县市级医院的综合水平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2021年6月,黄从新再次带队来到红安。这次,他带来了全国房颤中心联盟的顶尖专家服务老区人民,除了开展义诊、房颤免费筛查外,还和基层医生一道构筑心房颤动一二级预防的长城。

    作为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专家,黄从新一直致力于专业建设的提升。这样的提升不是局限在少数几家医院,而是全国范围。作为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从2017年开始,黄从新教授带领各省级联盟面向全社会普及房颤防治,铺就“房颤防治网”,有效提升我国房颤疾病治疗率与公众知晓率;建立房颤分级诊疗体系,4年来,全国406家房颤中心通过认证,收录178万患者诊疗大数据,精准分析中国房颤防治工作并提出“中国方案”。

    圆心愿,“一张健康网,一生健康情”

    “‘一张健康网,一生健康情’!这可能是我这一生,在医疗战线做的最后一个梦了。如果能实现,湖北模式有望成为全国模式,未来医疗的模式。”今年4月,黄从新教授在七旬高龄勇挑重担,担任湖北省“323”攻坚行动心血管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牵头湖北省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网”的铺就,有序、有力、有效推进“323”攻坚行动。

    他给湖北省卫健委提出建议,“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能不能以心血管疾病为试点,探索出一个集‘防筛管治研’全程管理,并可有效复制的湖北模式。”在他的这个建议下,省卫健委决定在汉川、钟祥、十堰郧阳、枝江和潜江,这5个地区施行“323”攻坚行动试点。

    “我们要把有限的卫生资源真正花在救治病人的刀刃上。这也是本着一个职业医生善良的心,为社会做一件善事吧。”谈起目前自己正在追的梦,黄从新这样描述着:“我们从基层患者身上获取信息流,由信息中心传向诊疗中心,然后专家在平台上进行诊断和开方,之后诊疗中心发出相应的服务流,最后将处方和药物送到病人手上,从信息流到服务流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看病难,实际上是找优质医生难,我们这是利用互联网+弥补时间和距离的差异。如果顺利实现,将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今年6月开始,黄从新教授冒着高温酷暑,带着攻坚“323”的责任与使命,带领专家团队,来到5个试点县市搞调研、办培训、作指导。“不深入基层,就不足以深入人心。看着黄教授趴在偏远的村卫生室桌上查看电脑,生怕漏过每一个细节的样子,我们是既心疼,又感动。”潜江市中心医院医务部部长何安仁回忆黄从新教授冒着酷暑带队来到潜江考察时的情景,感慨地说。

    作为“323”攻坚行动心血管疾病防治组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任高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跟着黄从新教授,走遍了5个试点地区,高凌说:“多年前,他提出‘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的医院服务理念;现在,他又怀着对病人的大爱,多次深入基层和偏远乡镇,在颐养天年的年纪,仍怀着一腔赤诚之心,奔走在荆楚大地。”

    相关报道:

    楚天都市报:年过七旬牵头铺就湖北省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网” 黄从新:一生只为这颗“心”

    极目新闻app:从“治病救人”到“防病救民”!黄从新:一生只为这颗“心”

    人民资讯:从“治病救人”到“防病救民”!黄从新:一生只为这颗“心”

    【医者榜样】黄从新:一生只为这颗“心”

    他是一位医生,从医40余载,一辈子就想当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是他毕生追求的最美妙旋律;他是一位学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推动者和领路人,引领中国心脏介入治疗进入黄金时代;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追梦人,年过七旬仍躬耕不辍,为湖北“323”攻坚工程贡献智慧,为人民健康事业奉献终身。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他说:“一张健康网,一生健康情!”为实现这个梦想,这位年过七旬的“追梦人”,仍不辞辛苦带领团队奔跑在荆楚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