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9月23日,湖北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在汉成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黄鹤教授当选为学会首届主任委员。该学会的成立,将为湖北约300万心律失常患者带来福音。
黄鹤教授介绍,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人群发病率约为5.3%。它是由于心脏的激动起源异常或心脏传导通路异常而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等各种征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甚至晕厥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为建设健康湖北,湖北省已出台“323”攻坚行动方案,心血管疾病作为重大疾病被列入工作重点。湖北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在搭建湖北省心律学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全省心律学专业的科学研究、临床诊治、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系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国家疑难心血管病提升工程。在心律失常方面,学科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单位。学科探索改进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诸多新技术,使手术的即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使数千万心律失常患者从中获益,并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黄鹤教授还担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心律与心电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黄鹤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研究和创新转化,擅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其中SCI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部。
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后,黄鹤教授表示,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秉承湖北省医师协会“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的宗旨,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为心律学专业人员搭建平台,团结和组织全省心律学专业人员把握学科方向,凝聚人才力量,组织开展各级心律学专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推动心律学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会员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为湖北省心律失常防治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宁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