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医院举办“人民讲坛”第二讲暨医工融合对接会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2-03-24
    A+ A-  

    本站讯 交叉融合,创新引领。3月24日,“人民讲坛”第二讲《新工科与医工交叉展望》暨医工融合对接会在医院学术活动中心二楼举行,对新工科与医工交叉的美好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对医工融合的路径方向进行了对接部署。

    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副书记余锂镭,副院长李平湘、程帆、刘忠纯、肖璇,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教授及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科研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论坛与对接会。医院干部职工线上参会。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首批国家杰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及医工融合研究院院长刘胜教授,率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动力与机械学院20余人专家团队参与论坛与对接会。

    下午2时30分,刘胜院长以《新工科与医工交叉展望》为题,主讲“人民讲坛”第二讲。余锂镭副书记主持讲坛。

    万红慧书记就交叉融合提出5个关键词。

    一是祝贺。“人民讲坛”是医院最高学术品牌,首讲由杨雄里院士主讲。刘胜院长风趣幽默、思想活跃、予人启迪,祝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二是感谢。感谢刘胜院长和工业科学研究院、动力与机械学院专家学者莅临,与人民医院10余名专家一对一交流。将交叉融合落地走实,是双方合作示范性的第一步。

    三是重要。交叉融合对医工双方意义重大。技术改变生活,创新引导世界,思想的火花在碰撞过程中才能绽放。医院主要领导已带队走访了15家单位,双方互动合作需求强烈。医疗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仪器和技术。提出和解决问题需要有画面感,如何让医生和护士看的更真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医院有着医工融合的迫切需要,工业科学研究院、动力与机械学院也需要打通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交叉融合将对下一步科学技术研究和具体的医疗实践、产品研发、专利发明申报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落实。此次讲坛是在医院与工业科学研究院、动力与机械学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全国首家医工融合研究院并由刘胜教授担任院长后的首场讲坛。三方将尽快落实协议中的各项举措,落实人、财、物、空间等政策条件支持。

    五是期待。期待双方合作尽快取得更多成果、更大成绩,祝愿双方教授学者交叉融合孵化出更多成果,祝愿三方学院发展更加辉煌。

    万红慧书记为刘胜教授颁发“人民讲坛”纪念奖杯。

    王高华院长表示,十分高兴迎来人民讲坛第二讲,这也是和武汉大学各学院开展合作以来的第一讲,开篇之作定是优秀之作。成立全国首家医工融合研究院是医学领域的开创之举,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医院已于10多个院系寻求合作,拜访的武汉大学院系中,每个院系都有10位左右的教授从事医学相关研究,这是医学研究的“富矿”和“金矿”。

    王高华院长指出,健康产业是今后国家发展的重点,医学和工业结合一定会迸发新的火花。医学领域和人类健康一直在享受CT、核磁共振等基础科学和工业文明的成果。随着经济社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化学、药物、物理治疗都是未来重要的发展空间。相信双方以疾病谱和健康需求为导向,合作前景广阔。双方专家通过碰撞找到医工融合切入点和最大公约数,将会产出应用前景广泛、符合病人需要的优质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李平湘副院长介绍刘胜教授及其科技创新情况。

    刘胜教授现任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委员,ASME Fellow(2009),IEEE Fellow(2014)。

    刘胜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ASME电子封装分部青年工程师奖、国际微电子及封装学会(IMAPS)技术贡献奖、IEEE CPMT杰出技术成就奖。主持和参与项目累计近40项,其中主持国际项目20项,主持国内项目10项。建立了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界面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为基础的非线性整体-局部设计理论体系和设计平台,提出了电-湿/热-应力-化学等多场耦合下缺陷调控理论。

    “新工科和医工交叉是创新创业的源泉。医疗技术有一条创新创业Gartner曲线,有其萌芽期、爆发期、低谷期、复苏期和成熟期。”刘胜教授用幽默的语调和辩证的思维,结合生动精辟的演示文稿,分享了创新项目的研究过程和相关学科与平台建设情况。

    刘胜教授以基于MEMS技术的胰岛素泵集成系统、威震血糖检测和调节、胶囊机器人高清成像与高可靠传输、脑神经电极、可穿戴式心音/肺音集成传感器、智能医疗机器人为例,介绍MEMS/NEMS和系统级封装技术(SiP)已成为微电子、光电子和医疗电子发展的新引擎。

    刘胜教授指出,科研需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近5年来他主持承担了涵盖智能制造、芯片制造、装备技术领域的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研发计划。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和制造技术(基于多场多尺度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基于跨尺度物理化学和生物设计生物医学新工具,是医工融合产出创新成果的未来方向。

    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刘胜教授结合具体生动的研究案例,提出科学家需要多思多问,分享了如何交叉多维研究方向、兼顾多项目科学研究的诀窍,围绕如何以整合的观点产出科技创新成果,对医工交叉的前景作了辩证探索,为与会专家和医院干部职工答疑解惑,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权威讲座。

    随后,医工融合对接会热烈举行。对接会由肖璇副院长主持。

    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余锂镭教授、泌尿外科程帆教授、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 神经外科陈谦学教授、妇产科洪莉教授、骨科李皓桓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张振涛教授、乳甲外科陈创副教授、心血管内科王晞主任医师、输血科徐朴副主任技师,工业科学研究院李洋研究员,动力与机械学院薛龙建教授、郭朝副教授、李成林副教授、周圣军教授、刘抗研究员、雷祎凤副教授、岳亚楠教授、龙新平教授、赵福云教授纷纷分享,对合作研究方向和融合创新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度交流和积极探讨。(文/杨岑 图/刘瑜)

    医院举办“人民讲坛”第二讲暨医工融合对接会

    本站讯 交叉融合,创新引领。3月24日,“人民讲坛”第二讲《新工科与医工交叉展望》暨医工融合对接会在医院学术活动中心二楼举行,对新工科与医工交叉的美好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对医工融合的路径方向进行了对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