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58岁婆婆遭遇致命打击:腹中藏着的“定时炸弹”突然“发威”,并倒行逆“撕”至升主动脉,有可能打个喷嚏或稍一用力,就引发血管破裂大出血。面对常规手术方式无法破解难题的困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维教授团队迎难而上,打破常规采用逆向思维创新手术方式,成功挽救生命。
今年2月,湖北黄冈程婆婆突然腹部剧烈疼痛,并随之出现撕裂般的胸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主动脉壁间血肿,并立即被转诊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程婆婆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后,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婆婆不仅患有腹主动脉瘤,而且瘤体血管破裂形成夹层,夹层罕见的倒行逆“撕”至升主动脉,形成了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介绍,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根血管,它就像一条主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各个主要脏器,为全身供应“能源”。同时,主动脉也承受着最大压力的血流,高速、高压的血液常年冲击主动脉内膜壁,导致极少部分人的血管内膜被撕裂。通常情况下,这种撕裂是自上而下的,而程婆婆却是自下而上地“逆行”撕裂。
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常规治疗分两次手术。第一次要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并在降主动脉处植入“象鼻子”支架,为腹主动脉段的替换提供牢固的主动脉接口。第二次手术则替换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由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创伤巨大,因此两次手术一般需间隔数月。
然而程婆婆入院后,反复多次出现腹痛,王志维教授判定这不是一个好征兆,说明主动脉夹层很不稳定,有可能婆婆打个喷嚏、上厕所一用力,就引起主动脉瘤局部薄弱处发生破裂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带领团队充分评估病情,优化各器官功能状态并拟定围术期治疗措施及应急预案后,王志维教授大胆提出一个全新的“倒行逆施”的手术方案:先由降主动脉逆行放置一个术中支架,借助支架的支撑力量,将病变的降主动脉改造成一个牢固的吻合缘,然后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
在麻醉科夏中元教授团队的默契配合下,王志维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凭借娴熟的手术技术,按照制定的手术方案顺利将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替换成人工血管,并重建了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的髂动脉。
3月23日,程婆婆回医院复查。她激动地表示,虽然自己肚子里的血管全部换成了人工的,但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感谢王教授和您的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王志维教授表示,目前检查显示患者胸主动脉的血肿已经大部分吸收,降主动脉遗留的局部血肿只需用介入的手术方式植入一个支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程婆婆就彻底摆脱主动脉破裂的死亡威胁了。这也意味着,这项创新术式不仅为患者争取到在急性期替换胸腹主动脉的机会,而且还减少了一次大型开放手术,避免患者再次开胸手术。
主动脉疾病是一类高致死疾病,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及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是降低该类疾病死亡率的唯一选择。近年来,王志维教授带领团队着重关注主动脉夹层院前死亡率过高的问题,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牵头成立了跨学科攻关小组,开发国内首个急性主动脉疾病5G智能全流程管理系统,促进湖北主动脉手术的技术下沉和同质化治疗,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邹亚琴)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手术挽救生命
极目新闻:腹中藏着的“定时炸弹”突然“发威”,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
荆楚网: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手术挽救生命
长江云: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
湖北广播电视台: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
武汉广播电视台: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
掌上武汉: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
科技健康在线: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主动脉夹层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救命
科普大讲堂开讲:腹主动脉瘤倒行逆“撕”形成主动脉夹层 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救命
湖北农村广播:医生“逆向思维”创新术式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