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 湖北省人民政府:"323"攻坚进行时 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9月3日下午,在2024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共同举办“开学第一课·孩子眼睛好,世界更精彩”主题活动。
    发布:湖北省人民政府2024-09-05
  • 湖北广播电视台:名医问健康: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安享幸福晚年时光 今天的问健康,我们邀请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院长王高华,给我们聊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发布:湖北广播电视台2024-09-04
  • 科技日报: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脑胶质瘤药物治疗新途径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杨岑 9月2日,记者从武汉大学(湖北省人民医院)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开展的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最新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小科学》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该研究团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脑肿瘤靶向甲基巴多索隆自组装纳米粒子,在穿透血脑屏障、靶向脑胶质母细胞瘤方面表现出显著能力,并在抑制脑胶质母细胞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为改善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提供一种颇具前景的新方法。
    发布:科技日报2024-09-03
  • 湖北广播电视台:健康小贴士 | 小心!吹空调也会“中暑” 湖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文:“‘冷中暑’的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出冷汗,有时候体温会有一些低热的表现。比如说体温在37.3℃到38℃左右的范围,还会出现一种四肢的湿冷,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一些意识模糊、意识障碍。”
    发布:湖北广播电视台2024-09-01
  • 新华网:湖北省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服务为县域患者减负 “人还在枣阳,省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病理系统,就把我父亲的病诊断清楚了。省心、省时,还省钱。”日前,在其父亲通过“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完成诊治后,湖北枣阳市民熊先生感慨地说。
    发布:新华网2024-08-30
  • 人民日报:国外旅游突发心衰 男子3000公里跨国“打飞的”来武汉救命 生命紧急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外I科专家团队全力以赴:前期远程连线指导泰国医院救治,稳定病情;后期何先生搭乘飞机转运3000公里来汉救命,心血管医院副院长王志维教授率领专家团队“心尖起舞”实施心脏搭桥手术,妙手搭建“生命之桥”。
    发布:人民日报2024-08-30
  • 极目新闻:线上助患者摆脱心理阴霾,武大人民医院医生获“心怀大爱的宝藏医生”称号 极目新闻记者 柴荆 近日,由京东健康、人民健康、新浪新闻共同发起的“谢谢你,我的宝藏医生”医患故事征集活动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张淑芳医生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荣获“心怀大爱的宝藏医生”称号。以她的事迹改编的短片《纳兰的演讲》在网上播出后,更是感动了万千网友。
    发布:极目新闻2024-08-29
  • 长江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邵灵敏博士获“中国神经外科医师诊疗能力大赛”全国二等奖 8月2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神经外科医师诊疗能力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代表华中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邵灵敏博士,以总决赛第四名荣获血管神经外科组全国二等奖。
    发布:长江云2024-08-29
  • 新华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一项中国创新治疗方案 欧洲时间8月23日,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登了由中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论文《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参松养心胶囊预防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SS-AFRF试验》。该论文指出,参松养心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
    发布:新华网2024-08-26
  • 湖北日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肖璇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近日,国家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肖璇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发布:湖北日报2024-08-24
  • 光明网:如何读懂医学影像报告?三步教你找关键 如何读懂医学影像报告,从中找到关键信息?在GE医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4年度“新征程行动”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查云飞给出了三个建议。
    发布:光明网2024-08-23
  • 湖北日报:瞧,骨科手术机器人来了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宁亚飞) 61岁的李女士髋部摔伤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医疗专家团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及时精准实施全髋关节置换,仅用时1个小时就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后次日,李女士可下床自主活动。 “骨科手术机器人不仅让手术医师有了‘透视眼’,还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8月1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周建林对“得力助手”——手术机器人赞不绝口。
    发布:湖北日报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