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也处于全面转向质量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在院党委高度重视和领导下,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加强教学激励和动态管理,着力加强培训质量内涵建设。
第一部分 工作创新
再添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
我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在专业基地主任袁静萍的带领下,建立完善的基地教学体系和管理规范,持续加强师资发展,重视学员教育引导,全程融入人文关怀,学员培训质量优异,取得较好的住培教学成效和社会影响力,于2021年8月获批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获湖北省首届住培五类优秀
2021年3月,在2018-2020年度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五个优”评选中,我院推荐的7名候选人均获评优秀,分别为:王高华院长获“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全省4名)、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卢章洪获“优秀住培管理工作者”(全省6名)、精神科专业基地主任刘忠纯获“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全省20名)、妇产科刘谦和麻醉科孟庆涛获“优秀带教老师”(全省50名)、2018级全科学员刘军军和2018级外科学员帕成周获“优秀住院医师”(全省50名)。
第二届省住培师资教学技能练兵获佳绩
2021年8月至12月,在第二届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技能练兵活动中,我院从18位报名师资中择优遴选和推荐5名师资参赛,均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教学能力成功晋级第二轮。我院安排资深教学专家从教案、课件和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参赛师资进行指导,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教学视频拍摄。最终5名参赛师资均获佳绩,眼科苏钰老师获教学查房手术组一等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有娜老师获教学查房非手术组二等奖、麻醉科宋文沁老师技能教学手术组二等奖、心血管内科冯高科老师获技能教学非手术组二等奖、全科基层实践基地徐晓艳老师获教学查房非手术组三等奖。
7人获聘首届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委会组长
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力资源优势与核心智库作用,有效推动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及培训质量,由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立的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共设30个专业组。2021年11月,我院在首届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评选中,获聘专业组组长7名、副组长20名、委员4名和秘书7名。
住培教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1年,我院住培教学研究工作再次取得新突破,获批教育部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和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科医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项,发表《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基地评估与认证专题文章1篇(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体系的借鉴思考,卢章洪),并获《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优秀审稿专家1人(卢章洪)。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的《“四严四会”培养病理卓越医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我院首个住培领域的教学成果奖。
医院大幅提升教学激励力度
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和荣誉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我院医学教育管理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医院修订和下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教学绩效管理办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学奖励管理办法》等文件,将教学工作与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进一步挂钩,加大培训质量与专业基地考核评估和奖励的挂钩程度,并大幅度提升取得突出教学成绩的个人和团队的奖励力度,积极引导专业基地和临床师资对教学工作的主导性与主动性。2021年我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共评选和奖励年度优秀学员119名、优秀专业基地5个、优秀培训科室10个、优秀教学秘书20名、优秀学员导师30名和优秀带教老师30名,以及表彰教学专项奖励13项,教学奖励金额再创新高。
第二部分 聚焦质量
编制《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指引改进方向
202年1月,为客观了解我院毕业后医学教育现状,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全年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聚焦教学质量,分别从培训规模、培训开展情况、培训质量、工作规划四个部分,对全院住培和专培工作质量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编制《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指导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以提升质量为核心进行改进。
修订《学员手册》,提升管理效率
2021年7月,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根据培训管理变化和广泛征求意见,更新修订《学员手册》(第四版),对手册进行结构优化和内容更新,强化考核管理和奖惩退出机制,并增加年度和月度重要工作安排和常用表单二维码等信息,以更好帮助新学员尽快熟悉新环境,顺利融入临床实践和学习生活。
修订《分年度培养计划》,优化分层培养
2021年7月,在请示报备上级主管部门后,根据国家培训标准的修订变化,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会同所有专业基地,对全院所有专业的分年度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优化,以更好体现岗位胜任和分层递进培训理念,促进培训质量提升。
建立三级课程体系,规范教学活动
根据住培内容要求和分层培训需求,我院对“院级-专业基地-轮转科室”三级住培学员课程体系进行继续完善和优化,其中院级课程聚焦通识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针对全院学员;专业基地课程以提升临床胜任力和系统专业知识为目标,针对本专业学员;轮转科室课程以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应用教学为主,针对当月轮转学员。同时,对学员参加各类教学活动采用学分制管理,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
建立模拟考核管理,提高考核奖惩
在当前国家和省级层面持续加强考核结果为导向的管理背景下,为有效提升住培三大全国性考核成绩和通过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度业务水平测试、结业考核),我院在每类考核前专门组织考核讲解和经验交流会,帮助学员更好了解和备考,首次组织模拟考核进行预警管理,并将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与结业考核资格挂钩,并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表彰与奖励,将三大全国性考核成绩与专业基地和导师的绩效考核和评优奖励等紧密挂钩。
加强骨干师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在住培带教师资分级聘任的基础上,我院进一步遴选和培养具有技能教学、考核指导等不同专长的骨干师资,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开展相应专项教学工作。2021年组织基地管理、考核质量、教学研究等院内师资专题培训或研讨7场次,选派参加省级及以上师资培训或学习交流46批次,累计培训师资600余人次。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动态管理和落实淘汰制,对优秀师资树典型、多表彰和加大奖励力度;对责任心或带教能力差的师资不予教学评优,甚至取消带教资格。
管理规范常态落实,顺利通过评估检查
我院毕业后医学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规范管理,建有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2021年,我院顺利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和27专业基地的基地线上自评工作,并接受和顺利通过中央巡视组检查(毕业后医学教育相关内容)、湖北省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绩效评价、高校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专项清理整顿工作等评估检查工作。
院级督导多样化,常抓不放促规范
为持续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和培训质量,我院分别于2021年6月和11月至12月两次组织对全院27个住培专业基地和3个专培专科基地的院级综合督导,聘请院内外相关领域的管理或临床专家担任院级督导专家,对各基地的制度落实、教学管理、学员带教、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或针对性督导,并将督导结果以现场口头反馈和统一书面反馈两种形式向基地反馈和要求整改。另外,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通过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等形式,对主院区46个科室/病区和东院区32个科室/病区进行了抽查和督导,并整理《临床培训督导总结与反馈意见》和《东院区住培教学督查总结报告》等督查报告,向相关专业基地和院领导进行反馈和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 三全育人
召开优秀学员班委表彰与座谈会
为感谢我院住培学员班委对住培工作做出的贡献,2021年4月28日,我院召开了2021年住培学员班委表彰与座谈会,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2018级优秀班委进行表彰,并组织全体班委座谈会研讨如何提升住培管理和培训质量,共同为持续改善学员的学生和生活环境贡献智慧。
举办第三届“谁是片王”医学影像阅片竞赛
我院自2018年开始举办“谁是片王”医学影像阅片竞赛,通过以赛促学,提高我院各类培训对象的医学影像理论知识和阅片能力。2021年3月至4月,我院举办了第三届“谁是片王”医学影像阅片竞赛,从130余名住培学员、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武昌社区全科医生中选拔出30名,按3人/队组成10支参赛队进入复赛和决赛。复赛和决赛全程进行线上同步直播,近1000名院内外学员在线观看了本次比赛,并在线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互动。竞赛决出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三等奖3队、优胜奖4队和最佳人气奖1队,并进行现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举办首届“万例挑一”住培学员病例演讲比赛
为提高我院住培学员的临床诊疗、自主学习和演讲表达等综合能力,强化临床思维培养,促进交流和共同提升,2021年12月8日,我院举办了首届“万例挑一”住培学员病例演讲比赛,由各专业基地择优推荐的35位2019和2020级住培学员参赛,聘请院内外资深临床专家担任评委和现场点评,比赛全程进行院内线上直播,有600余名学员线上同步观看和参与投票。根据专家评分排名,最终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12名和最佳人气奖1名,并进行现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举办首届五四青年节主题微视频比赛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展现我院规培医师的青春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021年4月至5月,我院组织面向全院在培或结业的规培医师的“年轻的心 向医而行”主题微视频比赛。用微视角记录规培医师的工作与生活,生动讲述初心故事,形象展现先锋影像,广泛宣传身边榜样。经过初选、线上投票和评委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6件获奖作品,其中我院2016级外科学员王丹的视频入选中国医师协会五四青年主题视频(全国共9个),并在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举办第三届规培学员趣味运动会
为帮助新学员快速融入我院,丰富学员业余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生活”、弘扬“健康中国”理念。2021年10月17日,我院举办了主题为“团结协作,医路同行”的第三届规培学员趣味运动会。来自全院各年级和专业的120余名学员,分为红黄蓝绿四队,以团队形式进行比赛,比赛项目均有团队积分和个人积分,最终选出最佳团队奖1个,个人奖30个。
组织第四届“我爱我家”规培学员文明寝室评选
寝室是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营造文明、友好、积极的寝室氛围,鼓励学员创造安全、和谐、健康的寝室文化,2021年11月9日-11日,我院组织开展第四届“我爱我家”规培学员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对两湖书院公寓、建行公寓、东院区公寓共142间学员寝室进行全面检查和评选,由学员评委团体根据每个寝室的消防安全、寝室内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优秀文明寝室”29个,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召开2021年度住培学员代表座谈会
为更好倾听学员心声,充分保障学员利益,以及助力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持续提升,我院组织住培班委团队于2022年1月13日-20日,通过对全院不同类型学员进行走访和调研,收集学员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于2022年1月26日,召开了2021年度住培学员代表座谈会。学员代表们分别从临床培训、学习考核、身心健康、生活保障,以及财务和人事等相关方面,对自己征集的议题进行汇报。参会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资代表与学员代表们进行了真诚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商议工作改进办法。
第四部分 社会责任
全力推进全科发展,助力社区教学提升
为加快推进全科发展和全科住院医师培养工作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师,我院分别于2021年1月和3月,两次由院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全院与全科工作相关的临床科室或职能部门进行全科医学建设和发展的沟通与研讨会。2021年,全科临床基地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和临床师资对全科基层实践基地现场教学指导累计80余人次,并组织全院相关专业师资完成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授课和视频库建设,获批两项全国性全科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课题1项)。
铭记“为谁培养人”,积极招收社会学员
我院自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始终积极承担为社会培养临床医师的职责,逐年增加面向社会招收的学员人数。到2021年,已累计面向社会招收住培学员(含委培单位人和社会人)1228名,其中2021年面向社会招收住培学员261名,全年招收住培学员的紧缺专业人数比例达36%,并首次接收海南省代培住院医师。
积极为住培两个标准修订建言献策
在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1年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1年版)》修订和征求意见工作中,我院积极组织院内专家认真研讨住培新版“两个标准”,深入理解两个标准的内涵和精神,积极为两个标准的修订建言献策,我院卢章洪老师作为“两个标准”修订组核心专家得到了中国医师协会的肯定。
全程参与住培教学活动指南编写工作
2021年7月,在中国医师协会牵头组织开展编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指南”的工作中,我院卢章洪老师担任入院教育指南的执笔专家,参与住培教学活动指南编写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他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入院教育指南编写工作,并在2021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中进行指南解读和参与《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的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文章撰写工作。
深度参与国家和省级督导评估工作
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住培评估工作中,我院卢章洪老师担任管理评估专家,参与对张掖人民医院住培工作及其所在省市相关工作的现场与线上调研,为探索实践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模式做出积极贡献,得到中国医师协会的肯定。同时,我院作为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质量评估组的副组长单位,2021年承担了湖北省的5家培训基地的住培综合评估工作,以及2家助理全科基地的督导评估工作。
承担结业实践技能考核人数全省最多
我院作为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基地,分别于2021年5-6月和10月承担完成两批次的住培结业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共考核12个专业场次和849人次,承担考核人数为全省各考核基地最多,为全省住培结业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2月再次承担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2个专业和29人次。
承担多个师资项目,广泛开展对外交流
2021年,我院承担完成3期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内科、外科、精神科)和1期湖北省住培基地管理规范与质量提升研讨会,培训住培师资500余人次,并在全国住培高峰论坛、北大医学教育论坛、粤港澳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等全国性学术交流授课8场次,以及各类省市级培训交流10余场次,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