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 《武汉晚报》:头植电极针控制躁狂症 忍不住打砸东西,没说两句话就挥拳打人:襄樊黄女士被躁狂症折磨了十余年,给周围人造成了极大困扰,家人无奈只能将其长期锁在家中。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精准且微创的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后,黄女士的症状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发布:《武汉晚报》2020-01-17
  • 《武汉晚报》:植入“电子药物”控制迷走神经获“新生”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黄冈小伙儿小林(化名)饱受癫痫困扰,每天数十次的抽动、日复一日的吃药,让这个原本帅气的大男孩痛苦不堪,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近日,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植入“电子药物”,通过脉冲发电刺激神经,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发布:《武汉晚报》2020-01-15
  • 《中国日报》: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亮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台 1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II科主任洪莉教授团队使用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顺利完成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系列治疗。人机结合的巨大优势,让患者较以往大幅降低术中创伤。
    发布:《中国日报》2020-01-14
  • 中国新闻网:男童呛入鱼骨呼吸衰竭 多学科医生协作开胸取出 两岁男童吃鱼汤面时,不慎呛入鱼骨,一度出现呼吸衰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个专家团队协作诊治,让男童转危为安。院方8日介绍,男童已平安出院。
    发布:中国新闻网2020-01-08
  • 《楚天都市报》:列车上大学生突发肠胃炎,乘务人员和热心医生携手照料 4日,在由武汉开往南宁东的G431次列车上,一名年轻旅客突感身体不适。列车工作人员和一名医生乘客为他进行了初步诊断和治疗。随后,这名并无大碍的旅客在列车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好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0-01-06
  • 《湖北日报》:小夫妻一夜失联 老丈人机警施救 寒冬取暖千万别这样做 2019年12月23日,一对青年夫妻在家里使用了网购的天然气取暖器后,一夜之间却遭遇一氧化碳中毒。幸亏老丈人机警,及时上门施救,迅速将两人送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经过了1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终于将夫妻俩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发布:《湖北日报》2020-01-02
  • 《楚天都市报》:你笑起来真好看!500多乳腺癌友“抱团”抗癌,省内最大病友群这样欢聚 “希望咱们每年都能一起团年,都能越来越美。”12月28日,一场特殊的群友聚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行。300多名从罹患乳腺癌中走出、重享“美丽人生”的癌友欢聚一堂,用自编自导的精彩节目,展现了对生命的执着和乐观。
    发布:《楚天都市报》2019-12-30
  • 《楚天都市报》:“我长大后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戈爷爷,妈妈说她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昨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Ⅱ科主任戈伟接到刚刚出院的小患者彤彤(化名)的暖心电话。6年前,年仅1岁的彤彤因患纵膈恶性肿瘤Ⅲ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Ⅱ科接受了大半年的化疗治疗后回家休养。
    发布:《楚天都市报》2019-12-30
  • 《楚天都市报》:女子频做“怪相”原是梅杰综合征,颅内植入“神器”去病痛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可是,如果两只眼同时跳,而且是不停的、频繁的跳动,不仅十分尴尬,还要小心“梅杰综合征”的发生。近两年来,宜昌李女士总是忍不住挤眉弄眼、嘴角抽动,像小丑一样“做怪相”,让旁人莫名惊诧。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BS手术治疗后,李女士面部终于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发布:《楚天都市报》2019-12-26
  • 《湖北日报》:机器人“达芬奇医生”主刀高难手术 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辅助手术医生,挑战泌尿外科“最难手术”——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顺利完成。
    发布:湖北日报2019-12-25
  • 长江日报:医院副院长干起“跑腿活”,1年替524名远城区患者拿报告 12月17日,家住汉南纱帽街的居民黄阿姨在拿到核磁共振检测报告后,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的核磁共振“绿色通道”不停称赞。   这一通道,是副院长马永刚和同事们义务“跑腿”跑出来的。
    发布:长江日报2019-12-19
  • 中国新闻网:从近40米高空坠落 武汉3岁女童奇迹生还 16日下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岁女童乐乐(化名)背诵《三字经》。一个多月前,她从11楼近40米高空,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坠落,经救治后奇迹生还。
    发布:中国新闻网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