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故乡的婚礼作者:黄从新

    自古以来,洞房花烛是人生中的大事,无论穷富尊卑,其婚礼则在家庭中最具盛典、极富记忆。

    故乡的村庄依汉江散落,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存有农田荒野,人们很少聚会,缺乏交流。因此,在儿时的记忆中,自由恋爱尚是一种奢侈的时尚,婚姻主要靠媒人穿针引线。

    隔壁二婶能说会道,善于察颜观色,乐于串村走户,是故乡有名的媒婆。正因为她乐于串门,善于交流,因此她脑海里便储存了很多信息,其中不乏哪家闺女待嫁,哪家儿子思婚,哪家媳妇寡居,哪家汉子尚为鳏夫。在儿时记忆中,她成全了不少好事,是一名优秀的近乎职业的婚姻经纪人,她的家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婚姻介绍所。时有待嫁女的母亲,思婚汉子的父亲便上门求二婶帮忙,自然也少不了送二婶几个鸡蛋,一小包花生,抑或几粒糖果。此时,再看二婶,一副洋洋自得、满脸自信的样子,仿佛大捷返营的将军在祝捷会上的感受一样得意。而往往在这时,只要我喊一声二婶,便也可分享她手中的花生和糖果,实谓福泽左右。

    记忆中故乡的婚礼十分隆重,前后大约要忙碌、热闹一个星期。婚前几天,婚家定要杀猪,皆称此猪为“喜猪”。若婚家系本村某户,我定要前往全程观看屠夫的表演。但见他腰系围群,手持一把一尺多长的屠刀,精准、快捷地朝早已被东家捆绑在屠案上喜猪心脏处刺去,然后迅速拔出,但见鲜血立即从刀口喷涌而出,流至早已置于屠案下的木盆之中。稍顷,血液便形成了凝血块,只见屠夫用切菜刀将凝血块划成若干十厘米见方的小块,再将切菜刀刀锋横向,平面插入凝血块底部,于是便铲起一块块宛若“红豆腐”的凝血块依次放入盛有凉水的木桶中浸泡着,以备婚宴之用。我喜欢看屠夫拔猪毛,他在喜猪后肢临脚部内侧切开一个小切口,然后插入一根木棍,用以扩大切口。待拔出木棍后换成一条长长钢筋插入,钢筋的后端弯塑成一个手柄环。屠夫手持柄环,用力将钢筋头端紧贴猪皮内侧插向深处,多次往返抽插,以便插向猪的不同部位,如头颈部,前肢与猪身的交汇处等。再接下来一幕更精彩,但见屠夫俯下身子,将自己的嘴紧贴后肢的切口,用力向切口内吹气。一口、二口、三口……,只见猪身不断肿胀,较之前肥硕无比,宛如一只充气的动物模型。屠夫用绳索扎紧切口,然后几人将喜猪抬起,置入盛满沸水的一个大木盆中。约十分钟左右,屠夫拿着一个金属刮刨,快速、熟练地在猪身上来回刨刮,不一会便脱去全身猪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只白白胖胖的喜猪。而后再开肠剖肚,肢解成若干肉块,以备宴用。猪头则经颈部整体割下,再在鼻孔、耳道等处插上一些红色纸花、田间野花等之类的装饰物,头顶部则盖着一幅“双喜”的红色剪纸。将猪头装点后放入一个精制的木盘之中,以便婚礼时供奉。

    结婚的这一天,喜庆充满着整个小村庄。婚家四抬大轿、乐队、聘礼、鞭炮等早已万事俱备,只待去嫁家迎亲。清晨,迎亲队伍出发,但见队伍最前是两人高举红灯笼,依次便是两人吹着喇叭、两人敲着铜锣、两人抬着媒轿、四人抬着花轿、担夫挑着聘礼、鞭炮手忽前忽后地点放着鞭炮,可谓四面威风,八面喜庆,一路欢声笑语。临近嫁家时吹鼓手特别卖劲,喇叭声悠扬的旋律伴随着锣声的节奏、鞭炮的齐鸣,形成了欢乐的海洋,待抵嫁家后仍持续数分钟方得停歇。尔后,双轿落地,但见二婶从媒轿中缓缓走出,向亲家拱手道贺;嫁家执掌礼宾者恭请迎亲队伍一一入席、落座,分享着嫁家的喜庆,品尝着嫁家的婚宴。

    迎亲队伍临将启程返回婚家的那一刻,嫁家哭声骤起,闺房中母亲育儿的辛酸,嫁女的不舍,用叙事般的哭声娓娓道来;嫁女对父母的感恩,对家人的依恋,对未来的彷徨也叙事般的哭述;“十姊妹”(十个闺蜜伴娘)也触景生情,有的在抹泪,有的在帮忙装扮,有的在清点嫁妆。半个时辰后,“十姊妹”拥簇着嫁女走出闺房,走近早已等候在门外迎亲的队伍,走进迎接她的花轿。当伴娘掀开花轿门帘、新娘踏进轿门的那一瞬间,鞭炮重又齐鸣,乐声重又响起,欢乐淹没了不舍,祝福成为娘家亲朋唯一的心愿。

    迎亲的队伍一路劳顿,少不了途中要给新娘凭添一些麻烦:但见花轿有时左右晃动,有时上下颠簸,尚不知新娘在轿内如何应对。不过,即使再难受,逆来顺受也是唯一的选择了。因为没有反抗的条件和理由,“闹婚”是天经地义的。

    夕阳西下,迎亲的队伍离婚家的村庄越来越近,此时,喇叭声、铜锣声、鞭炮声又汇成了恢宏的交响乐。婚家门前早已人头攒动,堂屋里已摆好香案,香案前部供奉着“喜猪头”,两边蜡烛早已点燃,香案前的地上已置好两片蒲毯,蒲毯两边早已端坐着公公婆婆;长长的鞭炮像一条卧龙,宛延盘旋在门前的院子里。当迎亲的队伍到达、落轿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此时婚家门前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再看新娘出轿,但见她头顶红盖头,身着彩服,脚登红鞋,等候多时的伴娘上前左右相扶,缓缓走近右边的蒲毯;此时新郎早已站在左边的那片蒲毯边,只见他一身新装,胸前掛着硕大红花,满脸喜庆。待新娘走近时,司仪便高声宣布婚礼开始,鼓乐鞭炮齐鸣。当新郎掀开新娘头顶上的红盖头时,但见她羞涩裹着喜庆,俏美夹着羞涩,在司仪的司程声中,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毕,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新郎牵着新娘的手缓缓步入洞房。

    待新婚夫妇步入洞房后,正式的婚宴便开始了。但见堂屋及院子里已摆上了几十个方桌,礼宾司仪正手拿礼宾簿(记着客人的姓名、何关系、礼金数目的小本)一一对应请客人入座。堂屋靠东的一桌为主宾席,落坐首席的客人是新郎的舅舅,以示对生育新郎的母亲之尊重与感恩。稍顷,几十个服务员每人端着红色托盘,托着热气腾腾的菜肴一道道送至对应的酒桌。当接菜者将菜碗放置桌面时、就在服务员手中空托盘回收的一瞬间,众客人便一一掏出红包,满面喜庆的地将红包置入盘中。猜想此时客人的心情及其复杂,有的是真诚的祝福,有的是被动的趋同,也有的是对世俗的一种无奈。家境一般的婚宴菜肴多是八大碗,菜系无非是鱼肉、家禽、豆制品之类等;富裕一点家庭的婚宴其菜肴可多达十大碗。在解放初期的那些岁月里,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平时很难吃上荤菜,因此,此时无论是八大碗还是十大碗,在一阵阵猜酒行令的热闹声中,不一会便碗碗见底。

    晚间,是婚礼的高峰。“十弟兄”(婚家邀请的与新郎交好的十位男青年——与嫁家“十姊妹”对应)大闹洞房。但见洞房敞开,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新郎满脸堆笑,拱手欢迎着众兄弟,也似乎是在求饶;新娘坐在床边,似无半点喜庆,有的只是耽心害怕,不知这些如狼似虎的“十弟兄”们将亮出何种怪招来折磨她。不出意料,只见“十弟兄”中一人手持一根红线,红线下系着一颗花生,要求新婚男女各在一方用嘴咬破花生壳,将壳内两粒花生米分别落入各自嘴里,否则视为违规或不成功,将受到后续处罚。其要求之严、难度之大,恐十有九败。可怜新郎、新娘一会躬腰头对头、口对口在哪里啃着花生壳;一会儿又仰面颠脚在那里艰难地咬着壳皮,皆因持线的兄弟提着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对新婚夫妇也得随着忽伸忽弯,忽此忽彼,加上其他兄弟,忽推忽攘,令看热闹的人群欢声迭起,洞房内喜气洋洋,可新婚夫妇则是丑态百出。后面的结果肯定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婚夫妇不可能成功。不成功则受处罚,事先已有明文规定,约法几章。其后的罚法多样,有的罚酒,此时新郎可一饮而尽,而新娘则苦若饮药,万般无奈;有的则十分低俗,目不可视,但往往笑声更剧,直至深夜……

    夜深了,热闹也渐渐散去,村庄又恢复到往日的宁静。但见繁星朵朵,可闻依稀鸡鸣。故乡的婚礼是祝福的舞台,喜庆的载体,纵然粗俗,然程序却极其严谨。她承载着互帮、互助、友善、和谐,承载着左邻右舍的美好祝愿,承载着亲朋好友的倾情祝福。这就是故乡的情,故乡的意,故乡的婚仪文化,我儿时美好的记忆。

    2016年12月26日于心研所

    作者简介:黄从新,湖北汉川人
    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武汉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人民医院院长。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