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 人民日报:“人民救助”首站落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水滴公司助力“筹款+公益救助+社工”模式 “人民救助项目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意义非凡,它倡导了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助力解决大病困难患者的经济问题,対‘因病致贫’患者带来了强大的福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患者带来了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开展多层次医疗保障及院内服务的有益探索,对于如何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都是很强的实践意义。
    发布:人民日报2021-07-23
  • 科技日报: “人工智能”可显著降低胃肿瘤漏检风险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刘志伟 通讯员 杨岑 7月23日,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于红刚教授团队采用人工智能(AI)辅助内镜检查,可将胃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
    发布:科技日报2021-07-23
  • 楚天都市报:医院紧急寻人令低钾血症引关注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杜巍巍 胡梦 “紧急寻人!老人血钾值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上周五,一条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紧急寻人信息,引来众多媒体和网友转发,最终,老人成功被找到。此次的寻人事件也让更多人好奇,究竟什么是低钾血症,为什么血钾过低的危害如此惊人?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1-07-22
  • 湖北日报:30岁透析患者遭遇“失明+昏迷+心衰”接连打击 元凶竟是维生素缺乏 双目失明-昏迷不醒-突发心衰:30岁不幸罹患尿毒症的张女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肾内I科接受透析治疗时连续发生“三大重疾”,幸得医生团队火眼金睛揪出罪魁祸首——维生素B1缺乏,并对症治疗帮助她闯过重重险关,奇迹般恢复。
    发布:湖北日报2021-07-21
  • 长江日报:查血结果“亮红灯”,患者却失联了,全城动员急寻,两小时找回老人 长江日报7月16日讯“谁认识韩英玖?老人查血结果很危险,快喊她回医院治疗!”16日中午12时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条微博,引得众多网友揪心。原来,老人血液检查结果“亮红灯”,或有生命危险。可她就诊后回了家,留下的联系方式也不正确,无法通知她及时复诊。 医院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发动媒体和网友寻人。在众多爱心助推下,两小时后寻到老人的家人。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当天下午,老人已经平安回医院,开始接受对症治疗。
    发布:党委宣传部2021-07-19
  • 楚天都市报:勇敢说出“羞于说出口的痛”!新妈妈的这种痛千万不要忍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刘瑜 叶曼 近日,初为人母的李女士被丈夫背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胃肠外科,原因却是因为“嵌顿痔”。医护团队及时手术后,为她解除了缺血坏死风险。专家提醒,包括孕产妇在内的大众,要警惕痔疮带来的健康风险。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1-07-15
  • 楚天都市报:有牙洞自己补? 存隐患不靠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胡弘 “有牙洞,自己补”“快速修复牙齿,补牙省时省力”……极目新闻记者发现,近来一些人或为了省钱,或为了图方便,自己网购补牙材料自己DIY。这样操作安全吗?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1-07-13
  • 长江云:脑积水引发头痛,精妙神经内镜技术巧妙“排水”“除囊” 脑积水和脑室囊肿引发持续剧烈头痛,让任女士痛不欲生。但她原本构想的“头破血流”乃至“开肠破肚”的手术,却在一套神经内镜的加持下以微创方式完成。7月12日,她顺利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出院时,依然惊叹不已。
    发布:长江云2021-07-12
  • 湖北日报:畸形33年的右手终于矫正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蔓、通讯员杨岑)幼时被开水烫伤、右手挛缩成“勾拳”状的王女士,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手足踝—显微骨科主任吴飞副教授精心手术治疗,在33年后终能自由伸展五指。近日出院时,她开心地跟医生击掌。
    发布:湖北日报2021-07-09
  • 长江日报:血尿一个月才就医,花季少女“揪出”一串病 长江日报7月5日讯 14岁女孩小欣(化名)到医院看病,结果“揪出”一串病,后又确诊为罕见病。而在这之前,她已经血尿一个月。专家提醒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尿液的异常变化,早发现疾病,能尽量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发布:长江日报2021-07-06
  • 楚天都市报:三孩”政策来了! 生还是不生,这些知识应该早知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龚雨西 吴莲芝 “三孩”政策一出,随即引发全网沸腾。不论是否要“拼三胎”,还是在生与不生,要不要生二胎的选项中纠结的人们来说,不可回避的是,妈妈的身体条件是第一位的。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生完一个孩子后,要隔多久再生?孕期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1-06-29
  • 科技日报:让身体假装“吃得少”,激活更多免疫力对抗肿瘤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杜巍巍 邹亚琴 王建英 6月25日,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肿瘤代谢免疫”团队研究发现:让身体假装“吃得少”的药物,或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发布:科技日报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