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极目新闻:少年遇车祸,险成“一只耳”!医生巧施妙手植回断耳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近日,湖北武汉一名17岁少年不幸遭遇车祸,全身多处受伤,尤其是右耳耳廓几乎完全撕裂。他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后,专家为他紧急实施断耳再植手术,成功保住耳朵的外形及功能。
    发布:极目新闻2023-06-09
  • 湖北日报:打破大器官移植“空白” 光谷首例肝移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杜巍巍 刘瑜 5月8日傍晚,家住武汉市关山地区的陈女士在自家阳台上与家人一同沐浴阳光。而三周前,陈女士还是一名晚期肝硬化,生命岌岌可危的危重症患者。
    发布:湖北日报2023-05-10
  • 楚天都市报:近视2000度还在“狂飙”!这项国内首例技术拯救女子随时可能被“吹爆”的眼球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王琼 武汉一年轻女士患高度近视达2000度,近来发现右眼前有黑影飘现,到医院检查发现,其眼球随时可能被“吹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眼科主任陈震教授团队紧急为她实施国内最新后巩膜加固系统植入术,成功拯救“失控”的视力。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3-03-22
  • 央视新闻:“疆”爱进行到底 | 3名“战疫宝宝”迎接返汉赏樱新疆医疗队员 3月17日下午,当年驰援湖北,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9病区奋战59天的新疆医疗队队员苏丹,重返当年“战斗之地”。迎接她的除了当年的“战友”,还有3名当年在9病区降生、她曾亲手护理过的“战疫宝宝”。宝宝们现场为她献上一首《谢谢你》,并送上精心制作的作品《新生•路》。(监制:王亚民 总台记者:徐之昊 编辑:韦小婉 通讯员:胡弘)
    发布:央视新闻2023-03-21
  • 长江日报:ChatGPT创始人吃降糖药抗衰,武汉专家:不建议健康人服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5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刘瑜)近日,在网络上被称为“抗衰神药”的“降糖药”二甲双胍火了,因为37岁ChatGPT创始人靠二甲双胍延缓衰老。对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表示,二甲双胍可以延缓衰老的功能大多来自一些细胞和动物实验,来自人体的证据相当有限。
    发布:长江日报2023-03-16
  • 中国青年报:国内首例“全植入式脊髓+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手术成功实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3月13日电(杨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导致大小便失禁,剧痛难忍丧失生活希望……差点被一场事故毁掉人生和家庭的王先生,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贾一帆副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全植入式脊髓+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发布:中国青年报2023-03-14
  • 湖北日报:ECMO下置换心脏主动脉瓣,三大学科团队接力救治,为25岁急性心衰男子重启生命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菁华、通讯员邹亚琴、肖筱婵 ) 1月15日,突发急性心力衰竭,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脏骤停等凶险急症的25岁年轻男子,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主院区多学科联动,开启生命救治“接力赛”后,康复出院。
    发布:湖北日报2023-01-17
  • 中新网:专家为一脑脊液鼻漏患者巧补“脑洞” 中新网 武汉12月6日电 (胡弘 杨蕊) 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6日消息,该院东院区专家团队近日运用鼻内镜技术,帮助一名脑脊液鼻漏患者巧妙修补“脑洞”,一举止住患者流了两个多月的“鼻涕”。
    发布:中新网2022-12-07
  • 人民日报:男子突发主动脉夹层命悬一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球首次联用两大技术微创“拆弹” 近期寒潮突袭武汉,孙先生遭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致命“打击”,生命垂危。因病情严重且复杂,常规微创手术不能同时解决多个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团队创新手术方式,同时运用安全治疗夹层的辅助腔内治疗方式PETTICOAT技术和体外“开窗”技术,为男子植入国产原创胸主动脉支架,最终微创“拆弹”成功。
    发布:人民日报2022-12-06
  • 人民日报:疼痛折磨半辈子,武汉医生帮瘫痪40年婆婆解除病痛 “疼痛折磨了我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解脱了。”年近7旬的贵州张姓女士因脊髓损伤瘫痪卧床40多年,下肢疼痛无法缓解备受煎熬。今年11月,一家人驱车约1200公里赴湖北求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贾一帆副教授带领团队践行“舒适化医疗”理念,为她成功实施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武器”——全植入式鞘内吗啡泵植入术,帮助她一举战胜病痛。
    发布:人民日报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