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湖北日报: 专家微创“剥橙子”助93岁老人甩掉“尿袋子”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宁亚飞、实习生王琦) 前列腺增生扩大7.5倍,每隔3天换一次尿袋子,每个月前往医院定期更换造瘘管,一身挥之不去的难闻味道......被前列腺增生困扰多年的9旬老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泌尿外科主任祝恒成教授团队“剥橙子”微创刀法的治疗下,一举甩掉了伴随多年的“尿袋子”,重拾“畅快”生活。
发布:湖北日报2022-04-22
-
湖北日报:声音嘶哑竟是局部晚期肺癌 医生提醒:45岁以后每半年体检一次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邹亚琴、实习生张小倩)“村里人都没看出来我是做了肺癌切除手术的人,今年春耕我们家一点儿都没耽误!”3月28日,湖北咸宁47岁的农民老江在电话随访中兴奋地向自己的主刀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谢颂平副教授“报喜”。
发布:湖北日报2022-03-29
-
湖北日报:颈动脉被堵闭,“介入+外科”杂交手术打通“大脑生命线”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邹亚琴)原本畅通无阻向大脑输送血液的颈动脉,不知不觉中被斑块、血栓等填塞,随之而来的头晕、耳鸣可把64岁的老张折磨得够呛。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的联手诊治,通过杂交手术方式,堵塞的“大脑生命线”终于重新复通。
发布:湖北日报2022-03-16
-
湖北日报:3岁幼儿高处坠落急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救治转危为安“不留痕”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杨岑、实习生张小倩) “我们回浙江后,重生的每一天,都会感恩武汉医生。”3岁男孩因高处坠落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和急性脑出血,幸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微创清肿救回一命。2月23日,浙江女子徐某带着孩子平安出院返乡时,对医生不胜感激。
发布:湖北日报2022-02-25
-
-
湖北日报: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无法耐受手术治疗 看医生们不开刀微创“拆炸弹”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蔓、通讯员邹亚琴)因腹痛而检查出患有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赵女士,陷入两难之境。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她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但任动脉瘤“横行霸道”,则生命堪忧。辗转多地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等4大学科联手,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方式,巧妙拆除其体内“炸弹”。1月28日,赵女士康复出院,开心回家过安心年。
发布:湖北日报2022-01-29
-
湖北日报:3条地铁串起三大院区 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看病就医实现“地铁自由”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任艺萱)12月26日,备受瞩目的武汉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至此,2号线、4号线、5号线——3条地铁线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光谷、洪山三大院区完美串联,搭建起3条轨道生命线、地铁健康线,让数百万青山、武昌、洪山、光谷居民,距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仅“一步之遥”。
发布:湖北日报2021-12-28
-
极目新闻:宝妈“缩胸”缩得乳房坏死 整形专家创新方式再造乳房
(通讯员 邹亚琴)武汉一位宝妈哺乳期后嫌弃自己胸部松垂,在某民营医疗整形机构接受“胸部缩小提升手术”。不料,术后出现严重感染造成乳房部分坏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整形外科吴小蔚教授团队创新“乳头再造”方式,在一年时间内通过三期手术成功修复乳房外形,成功终结了她的“噩梦”。
发布:极目新闻2021-11-26
-
楚天都市报:独创“超级孔”刀过无痕,预测肺结节十拿九稳!这个“小刀口”医生让患者不再“纠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杜巍巍 胡弘 “他的手术刀口特别小,患者经常自己都找不到伤口。”“拿不准的肺结节给他看,十有八九能让你不再‘纠结’。”……“2021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后,经读者推荐,我们发现一位网名叫“究结不纠结”的医生。多年来他一直做着肺小结节的科普,并且凭着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一致称赞。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1-11-19
-
湖北日报:医生妙手“移花接木”,为胸骨肿瘤患者重建心肺“铠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宁亚飞 家住湖北仙桃的孙爹爹因胸骨肿瘤疼痛难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骨科、麻醉科专家组成MDT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重建患者胸廓,并将他的自体肌腱“移花接木”重新建立起保护心肺的“防护墙”。11月10日,摆脱病痛的孙爹爹顺利出院。
发布:湖北日报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