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楚天都市报:爹爹被查出局部晚期肺癌,医生“三招并用”让他有了临床治愈机会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邹亚琴 早期肺癌靠“切”,晚期肺癌靠“药”,局部晚期肺癌的患者却只能“夹缝求生”:大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而单纯药物治疗又不能将疗效最大化。湖北黄冈患者老杨就陷入了这样尴尬的境地。幸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谢颂平副教授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实施“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微创切除”的创新治疗模式,最终实现临床治愈,并于6月27日出院。
发布:楚天都市报2022-06-29
-
人民日报:黄曲霉菌感染引发多器官衰竭 专家团队帮助65岁婆婆闯过“鬼门关”
“连续一周,每天被下达一次病危通知,整个家庭都近乎绝望了。”3周前,65岁的祝婆婆不幸感染黄曲霉菌,引发心、肝、肺等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急诊科专家团队巧施妙手,成功帮助婆婆闯过鬼门关,6月13日,九死一生的她顺利康复出院。
发布:人民日报2022-06-15
-
湖北日报:肠子也会“中风”?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当心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邹亚琴、实习生王琦) 一条“不安分”的心脏血栓,竟然“窜”到腹部,引发罕见的“肠中风”,七旬爹爹险些因此丧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等五大学科专家团队齐上阵,接力打通堵塞血管,切除坏死小肠,爹爹最终转危为安。
发布:湖北日报2022-04-27
-
湖北日报: 专家微创“剥橙子”助93岁老人甩掉“尿袋子”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宁亚飞、实习生王琦) 前列腺增生扩大7.5倍,每隔3天换一次尿袋子,每个月前往医院定期更换造瘘管,一身挥之不去的难闻味道......被前列腺增生困扰多年的9旬老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泌尿外科主任祝恒成教授团队“剥橙子”微创刀法的治疗下,一举甩掉了伴随多年的“尿袋子”,重拾“畅快”生活。
发布:湖北日报2022-04-22
-
湖北日报:声音嘶哑竟是局部晚期肺癌 医生提醒:45岁以后每半年体检一次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邹亚琴、实习生张小倩)“村里人都没看出来我是做了肺癌切除手术的人,今年春耕我们家一点儿都没耽误!”3月28日,湖北咸宁47岁的农民老江在电话随访中兴奋地向自己的主刀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胸外科谢颂平副教授“报喜”。
发布:湖北日报2022-03-29
-
湖北日报:颈动脉被堵闭,“介入+外科”杂交手术打通“大脑生命线”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邹亚琴)原本畅通无阻向大脑输送血液的颈动脉,不知不觉中被斑块、血栓等填塞,随之而来的头晕、耳鸣可把64岁的老张折磨得够呛。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的联手诊治,通过杂交手术方式,堵塞的“大脑生命线”终于重新复通。
发布:湖北日报2022-03-16
-
湖北日报:3岁幼儿高处坠落急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救治转危为安“不留痕”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杨岑、实习生张小倩) “我们回浙江后,重生的每一天,都会感恩武汉医生。”3岁男孩因高处坠落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和急性脑出血,幸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微创清肿救回一命。2月23日,浙江女子徐某带着孩子平安出院返乡时,对医生不胜感激。
发布:湖北日报2022-02-25
-
-
湖北日报: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无法耐受手术治疗 看医生们不开刀微创“拆炸弹”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蔓、通讯员邹亚琴)因腹痛而检查出患有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赵女士,陷入两难之境。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她难以耐受手术治疗;但任动脉瘤“横行霸道”,则生命堪忧。辗转多地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等4大学科联手,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方式,巧妙拆除其体内“炸弹”。1月28日,赵女士康复出院,开心回家过安心年。
发布:湖北日报2022-01-29
-
湖北日报:3条地铁串起三大院区 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看病就医实现“地铁自由”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任艺萱)12月26日,备受瞩目的武汉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至此,2号线、4号线、5号线——3条地铁线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光谷、洪山三大院区完美串联,搭建起3条轨道生命线、地铁健康线,让数百万青山、武昌、洪山、光谷居民,距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仅“一步之遥”。
发布:湖北日报2021-12-28